裡間,一個身着深藍色圓領衫的中年人,弓着腰低聲道:“奴才讓人去問過了,據說老太太是昨夜沒的,就等着見三姑娘最後一面,人見着了,就走了。喪事是三姑娘做主辦的,跟來的管事婆子似乎並不盡心,好像在找什麼東西……說是這裡條件有限,也沒有冰,外面又下這麼大雨,就停三天,棺木也給封上了……”
看似寥寥幾句話,裡面卻包含了很多東西。
管事婆子在找什麼?為何只停三天靈就下葬?時下人家,除非碰到情況不允許,一般至少都要停七天,也就是所謂的頭七之說。
當然也有停三天的,前面不都說了嗎,除非碰到特殊情況,可這裡能有什麼特殊情況?
而且按照喪葬規矩,小殮和大殮是分開的。
小殮是幫亡人換上殮服,大殮是亡人入棺,但是並不封棺,要等着下葬之前再進行封棺,為何這麼著急把棺材封上?
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那位三姑娘碰到什麼難處,不得不這麼做,而她這麼做很大可能是怕會有人擾了亡人。
為何會怕有人擾了亡人?
結合管事婆子在找什麼東西,差不多就能明白了。
反正福生是明白了。
這些年因為主子的關係,他也知道郿家不少事情,據說老一輩時就有很多矛盾,後來那位郿家大爺戰死後,老侯爺也過世了,那位生了郿將軍的老姨娘就主動避居到了外面莊子上。
主子知道這件事後也沒說什麼,福生知道這樣其實也好,退一步未嘗不是海闊天空,而主子也不可能去插手別家府上的事,尤其還是婦道人家的事。
自然也知道這位老姨娘每年都會往長陽侯府送銀子養孩子的事,所以福生思來想去,應該還跟這錢有關。
“據說當年老長陽侯是給幾個兒子分了家的,雖然還住在一個府上,但各管各的花銷。郿家大爺當年娶了個商女,那時候還在京里還熱鬧過一陣兒,很多人嘲笑郿家貪人商女有錢。
“郿家大爺去了後,老太太每年還要往府里送銀子,所以郿家二房的家產應該是在老太太手裡,奴婢估摸着那管事婆子找東西,和三姑娘急着給老太太封棺下葬,應該都和這件事有些干係。”
福生斟字酌句地說著,他說得這些都是根據他所知道的消息分析而來。
換做平時,福生可不敢這麼說,一個合格的奴才,是只長耳朵,不長嘴的,更不用說越俎代庖替主子分析拿主意,只是這種小事,實在犯不上也用不着主子去操心,他才敢越俎代庖。
“奴婢估摸等這雨停了,恐怕這裡不會平靜。”福生含蓄道。
不得不說福生真相了,僅憑着隻字片語,他就把事情來龍去脈猜了個差不離,雖細節上有所疏漏,但大致的思路是對的。
坐在他身前的是一位身穿紫色寶相花暗紋錦袍的男子,他身形修長,劍眉高鼻,嘴唇卻極薄,一頭烏鴉鴉的黑髮盡數攏在頭頂,束以金絲髮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