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無雙迷迷糊糊地看着,其實她根本還沒睡醒,魏王更完衣,讓眾人下去,來到床前。

她環上他頸子,讓他親了親自己。

“你繼續睡,本王上朝去了。”

她點點頭,繼續睡。等人走了,才想到原來是魏王,可轉念一想,紀昜也不耐煩上朝,可不得是魏王。

第92章

魏王第一次上值就碰到五日一次的朝會。

大殿上,百官分列四隊,按品級魚貫而入。

站在最前端的四人,當是丞相、三司使、樞密使及御史中丞,這幾位分別掌管大梁的政、軍、財及言路,當是百官之首。

以往最前端的站得都是熟悉的背影,今日多出個新人來,且這位新人格外年輕,一身緋袍,長身玉立,在位列前端多數都是四十往上的老臣中,着實有些扎眼。

一般朝會所稟奏的不外乎地方事、官員升調、言官彈劾及邊關要務,今日也是如此,略微提了幾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後,就進入正題了。

先是一個御史站出來列數皇子入朝為官的弊端,一通慷慨激昂的長篇大論後,大家都去看魏王,心想御史台真是虎,第一天就沖魏王去了?

誰知對方話音一轉,又說到皇子入朝觀政的好處,又提到朝中久不立太子之事。

大意就是,咱們大梁現在沒太子,陛下你無法抉擇,其實朝臣們也能理解,既然抉擇不出,不如讓皇子們都入朝觀政,如此一來,哪位皇子更為優秀不就顯而易見了?

太和帝很想說:不,不是朕無法抉擇,而是你們不讓朕抉擇。很可惜他不能說。

總之,此事一提,大殿上立馬炸開了鍋。

有人附議,有人反對,反對的和附議的都是長篇大論,各抒己見,卻相持不下,各說各有理。

眼見亂成一片,有人站出來道:“諸位意見不合,在朝上吵未免傷了和氣,魏王殿下既是新任樞密使,又是皇子,不如殿下來說說該不該讓皇子入朝觀政?”

這明顯就是個坑,魏王若是說不該,那他身為皇子,也不該入朝觀政,魏王若說可以,等於成全了晉王秦王等人。

這一招明顯是學了趙勤成的,如今卻被拿來對付魏王。

一時間,爭吵聲都小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魏王。

魏王雙手抱着朝笏,一直斂目站在那,聞言轉身淡淡道:“本王覺得諸位大臣說的都有理,不過本王入朝乃是順理成章的升調,倒不能與旁人混為一談,鄭大人這個例子用得不恰當,以後勿要再犯。”

言下之意,你若有功你也可以升調,沒有就閉嘴,勿要牽扯本王。

眼見拉魏王下水不成,反而被堵了回去,沒辦法只能繼續吵。提議皇子入朝觀政的人心裡也有數,他們人多勢眾,遲早能吵贏,就看何時能贏。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