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修到這裡時,也進行得很順利,甚至因為墓道不需要什麼工藝,修得極快。可再往後挖掘時,就碰到了困難。

先是工匠往後挖不動了,說是碰到了石層。

張溥現年五十有八,已主持了兩代帝陵建造,也翻閱過無數先輩修建帝陵的卷宗,對皇陵的地質再熟悉不過,以此地山勢和地態,就不可能出現挖不動的石層。

但他很謹慎,並沒有讓工匠繼續再從那個地方挖,而是往下挪了幾米再挖,想看看到底是什麼石層。

可往下挖也被攔住了,而隨着這兩處的挖掘,土後面的‘石層’慢慢也露出了形態,竟讓張溥看出了幾分三合土的味道。

而且還不是普通的三合土,而是專為修建帝陵所用的夯土層。

他甚至知道大致的配方,是用粘性極強的黃土炒熟後,加以一定比例的細沙和石灰,再將糯米熬成汁調勻。

看似簡單,實則京城附近沒有粘性極強的黃土,需要從河南、山東一代運過來,而全都用糯米熬汁拌土就更不用說了,你熬一桶糯米汁可以,但若是用來給陵墓封土,耗費不知其數。

一般富貴的人家都用不起,得是極富極貴的人家。

但如此打造出來的夯土層極為結實牢固,一鏟子下去只能砸出個白印,用來防盜墓賊最好不過。

怪不得工匠們挖不動,這種特製的夯土層別說用鏟子挖了,用鐵鎚砸大概也要砸半天才能砸出裂縫。而破解這種夯土層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用醋澆灌在土層之上,等再下鏟子挖就簡單多了。

張溥整個人都蒙了,難道說此地有一個前朝的帝陵?

可這也說不通,三合土常見,但這種調配三合土的夯土法,是大梁工部獨有專門用來修建帝陵之用,整體為深棕色,太好認了。

而且大梁傳承到現在,攏共只亡了五代君王,還有一個已經修建好的帝陵,是太上皇的,現任皇帝的,這不,正在修呢。

那這土後面又是什麼?

難道說工部的夯土法,並不是獨有的,而是學的前朝?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解釋。

而張溥還有個忌憚,修墳修到別人墳頭上了,這是大忌。

帝陵的位置雖是陛下選的,但地宮位置是他定的,修建也是他在主持,如今出了個這麼大的紕漏,若是被陛下知道,他最輕的也是掉腦袋。

張溥左思右想幾日,打算拼了,怎麼也要把自己腦袋保住,就勒令那些工匠不得把此事告知他人,還把其中關係利害都說明了,將所有人綁在一條船上。

然後開始挖這層夯土。

他的打算是不管下面是誰的陵寢,先挖開再說,反正陛下也不可能監督他們幹活,若下面的墓真是帝陵規制,就借用這層殼子,再進行修改修補,直接魚目混珠當成帝陵來用。

至於裡面葬的人,就算葬的是天王老子,現在也顧不上了,大不了他在接着修帝陵的過程中,重新選一個地方把對方葬了,總不會讓對方曝屍荒野。

既然這麼定了,接下來事情就好辦了。

張溥親自監督,帶着工匠們花了半個月時間,將這層夯土挖了開,甚至挖出了前殿的墓室。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