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早飯,才六點,天剛蒙蒙亮,宋謹把豬肉粉條盛到一個蒸鍋里上面有蒸簾放着苞米麵餅,用一個大布袋套着鍋,一盒泡菜。
他們在地里搭了一個小木屋,準備以後豐收的時候看地住,裡面有灶台,不過怕人偷沒有傢伙事,也就能熱個飯,燒個水。
中午粉條肯定要燉爛了,不過加了水菜帶着點肉湯,泡餅就特別有滋味了,是家裡男人愛吃的。
一幫人也不開車,現在區里有通勤車,早在年初汽油供應就恢復了,貴的要命還有配額,用的人很少,可區里的一些客車卻是能用了,開通了幾個線路,專門去大地里的,不然太遠了。這個車早上七點前,晚上五點後兩趟不花錢,中間時段,要扣積分的。積分跟糧食直接掛鈎,沒人會浪費。
去地里的都走了,宋謹也起着自行車去了區里,現在好像又回到了困難時期,自行車再次成為奢侈品,弄到一台非常不容易。
來到區里辦公的地方,宋謹開始上班,原本他不上班還是前些天曾毅打招呼讓他來的,每個月能有三十斤糧食,還有一些副食品,甚至有豬肉發,中午管飯是個不錯的差事。
他不知道曾毅怎麼又想起他來了,反正有點事也好,至少他往家拿一些東西又有一個新借口。
其實不光是他,李默的工作也很好,年初就調到區管局,類似以前的城管局,不過他們的權限更大,每天巡視區里,什麼都管,維持區里治安和平,不要鬧事,李默管理三分隊,手下有二十多人,這二十多人分成兩小隊,輪着執勤,休息時間就可以管家裡的活了。算是一個月上十五天班,不過李默每月發的糧食比宋謹多一倍,待遇更好。
區里蓋了一批房子,在區南邊,房子是聯排屋,靠街三層,是躍層房,每戶上下三層,四米寬六米長,後面帶五十平的狹長院子,之所以這樣建,也是節省空間,三層六十多平,上面兩層都是地炕,通過樓下的灶台供熱,如果太冷,靠樓梯邊還有小灶。
就宋謹看,這裡還是不錯的。
聯排房建了四排,每排二百五十戶能安排一千戶人家,不過區里不會讓三口之家住進去,太浪費了,現在材料少,一下蓋這麼多房子也不容易的,別看這裡簡陋,至少每戶都有衛生間,也有上下水,還安裝了電路,下批房子還有些材料不夠呢。所以上邊要求每戶至少住進去八口人。
如今每家能湊出三口之家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八口人,不過還是有辦法的,合住。
宋謹需要做的就是看申請人名單,核對其中之間的血緣關係,以及裡面有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