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村的女性也是弱者,每個葉家村的男人保護女人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這方面葉家村有些教條甚至古板大男子主義,可他們永遠不會用女人去jiāo換東西。葉家村的女人很能gān,就像錦溪他二嬸,如果真gān起活來,跟男人也不差什麼,那些後來救過來的女人們,除去一部分嫁人了,其他的也自立了,無論冬夏都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村裡人都很尊重這些女人。
錦溪和姜宸看到那些用女人jiāo換物資的基地,那些女人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人,換來做什麼不言而喻,他們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事情。不過這些事情他們阻止不了,甚至會想到他們村子也可以去別的地方買一些年紀小的女孩,養大了,或是嫁給自己村子里的人,或者讓她們選擇自己的路。不過想想這樣養大的女孩多半要嫁到村子里了。
錦溪記得當初跟姜宸說這事的時候心裡還有些彆扭,畢竟這是買賣人口,世界好像倒退回回去了。他心裡是不舒服的,但是這種決定不用回去與人商量就知道村裡人多數會同意的,畢竟一個村子想要發展,人口繁衍是最重要的,果然回來後跟村子里的長輩一說就拍了板,這次葉秋出去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這個。
小年前一天,錦溪和幾個兄弟一起搭了個棚子,如今村子里的人很富裕吃的飽穿的暖,也想過個富裕年,今個搭棚子就是想殺幾隻jī還有姜宸從林子里弄回來的野兔野jī什麼的收拾一下,等着過年吃。
棚子周圍用帘子圍上,架起兩口大灶,火燒的熱熱的,上面大鍋全都是熱水。
家裡的jī已經繁殖好幾茬了,一直保持一定的數目留着下蛋,因為母jī年紀大了就不能吃了,所以早先頭的jī早就沒了,只有大紅還留着,依然jīng神奕奕,大紅給家裡做了不少貢獻,gān脆就養到老了。
jī毛鴨毛野jī毛都留着,奶奶和二嬸子沒事的時候收拾出來,也能做幾個羽絨墊子,很暖和,家裡不缺什麼物資,可奶奶還是收集一切可以使用的東西,一點也不làng費。幸虧家裡空間多,還能放得下。
錦溪正在拔jī毛,就聽見南門那邊有敲鐘聲,聽聲音是出遠門的人回來了。
幾個人把手頭上的事收拾一下,就出門往南邊走。村裡為了傳消息弄了幾口不同聲音的鐘,通過不同組合來傳遞消息,聽剛才的鐘聲就知道是葉秋他們回來了,其他狩獵隊歸來,只會是簡單的鐘聲。
等他們到了南門,葉秋他們還沒有到,從外面高牆到這邊也不遠的路程,不過遠遠地能看到人了。
過了十多分鐘葉秋的隊伍就進了內城,前面是一些裝貨物的雪橇車,十幾隻雪橇狗拉着,貨物很重。連續三輛拉着大雪橇過來,後面就是人了,錦溪看到這個隊伍就愣了一下,原來就說葉秋去看看能不能換一些女人孩子回來,沒想到他真的帶回來不少。後面的七八輛雪橇上面都是不認識的,大多數是女人,很少的男人。
雪橇一直到廣場上,村裡人沒事的都過來了,雪橇上的人下來,錦溪目測一下,應該有四十多人,有二十來個小孩子,最大的也不過十四五歲,小的也就三四歲,其它十多個差不多就是一般女人和一半男人。
之後就是卸車安頓人,葉秋也去了集會廳將這次出去的情況跟村裡老人理事的彙報一下。
他這次出去還算順利,就是去的時候遇到一次bào風雪,回來倒是比較順當,他們這次主要去常原基地換取棉花布匹,這個是早就說好的,之後葉秋就試探了一下,看看能不能跟常原換一些人,這是村裡老人提前說好的,他也只是試探一下,畢竟常原基地以前可沒有用人還錢的意思,哪想到常原基地很是願意,他們基地雖然是統一管理,可生活也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災難後有一些孤兒活下來,這些孩子大一些還好,能gān點活總能養活自己,可小的就有一頓沒一頓的,餓死凍死不少。所以能解決那些孩子他們也是願意的。更何況還能換一些物資。
最後葉秋就帶回這麼些人,其實常原基地活下來的孤兒不多,也就四十多個,其中一半的男孩常原基地是不換的,這些男孩再養養就是勞動力了,葉秋帶回來的都是女孩,只有兩個小的是男孩,太小了基地都等不及他們長大了。
至於那些女人和男人,是常原基地過來投奔的,許是看他們的雪橇車比較多,人穿的也厚實,他們在常原基地也過不下去了,所以才投奔過來,人不少,能有四五十口,最後葉秋就選了這麼七家比較正常的人家,其中四家是一家三口,每家一個女孩,剩下的三家也是兩口子一家的,他們村缺少人,這幾戶人都是比較正常的家庭,只是男人身體弱一些,在常原基地生活不易,不過他們村子活多,總能找到合適他們做的。這些人相比於其他人更容易控制也不容易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