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在北方,特別是河南陝甘等重災區,老百姓見着闖軍非但不跑而且是主動加入,幫着闖軍去攻打城池,想的就是破城之後撈口飯吃。
可在兩淮完全不同,百姓們非但不幫忙反而幫着官軍抵抗闖軍,雖然很多時候於事無補,可明顯看的出來,老百姓是站在官府那一頭的。
闖軍攻破城池之後,為了收買人心給百姓們發些糧食,但百姓們吃完糧食後並不會跟着闖軍走,即便闖軍最後強行帶着這些百姓上路,可一到半夜這些百姓就立馬開溜。
所以闖軍在整個兩淮是越打人數越少,越打處境越艱難,孫可望和李定國常年在軍中帶兵,對於這種差別感觸太深了。
對於自己兩個兒子的表現,張獻忠還是挺滿意的,當即繼續問道:“那咱們要撤,撤往哪裡又從哪裡撤,你們想好了沒有?”
還是孫可望先發言,孫可望立即說道:“要撤就撤往河南,河南一馬平川,只要咱們進了河南,那就猶如蛟龍入海,官兵再想堵咱們可就沒這麼容易了。”
張獻忠聽聞不禁點了點頭,孫可望雖然性子急躁了一些,可見識卻不差。
其實闖軍此次下兩淮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在河南活不下去了到兩淮搶錢搶糧,可沒想到的是這一趟行動會如此順利,竟然把大明中都鳳陽給拿下了。
行動如此順利讓闖軍當中有些將領不禁飄飄然起來,感覺大明朝廷已經日落西山,根本沒辦法把大傢伙怎麼樣。
可跟朝廷打了十幾年交道的張獻忠很清楚,此次行動如此順利壓根就是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一旦朝廷反應過來,就闖軍眼下的實力根本沒辦法阻擋,所以眼下最好的出路就是回河南。
“至於回河南的路線,我建議離開廬州之後先下六安,接着貼着大別山一路北上,六安之後是固始,固始之後是光山,最後是汝寧,只要過了汝寧,咱們就算安全了,這一趟下來不過五六百里,只要咱們快馬加鞭,不過半個月就能重入河南。”孫可望一臉自信的說道。
孫可望說完見張獻忠暗自點頭不禁甚是得意,可當他看到一旁的李定國眉頭緊鎖,滿臉憂慮的樣子,這心裡頓時有些惱火。
張獻忠名下有四個義子,可艾能奇和李文秀二人雖然作戰勇猛,但胸中謀略有限,只可為將不可為帥。
可孫可望和李定國二人不同,這二人可是真正的帥才,不僅仗打的漂亮,在政務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張獻忠能打下偌大的局面,與這兩位乾兒子能力出眾有非常大的聯繫。
這二人可謂張獻忠的左膀右臂,本該金誠合作的二人最近一段時間卻發生了一點小小的齟齬。
至於原因嘛也很簡單,那就是老二李定國總比老大孫可望強那麼一點點,每次議事李定國的想法總是能出人意料,別出心裁,這讓老大孫可望很不服氣。
就比如眼下這撤退的路線問題,孫可望已經說出了自己的方案,張獻忠對這個方案不說多支持,可最起碼沒有出言反對,而李定國在一旁又是皺眉又是憂慮,這是什麼意思?
“二弟,可是有更好的路線,不妨說出來大家參詳參詳。”孫可望故作輕鬆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