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一旦這五六萬人成為了李煥的佃戶,那李煥就能名正言順地給這些人發放錢糧,即便朝廷查起來也有話可說。
可徐穆之太知道地主是如何盤剝這些普通佃戶了,而且徐穆之實在不想李煥變成只知盤剝百姓的大地主,如果當初不是路見不平,徐穆之也不會冒險去干那盜取稅銀的事情,如果不是見李煥實在無計可施,徐穆之是萬萬不會提出這法子的。
一個成年勞動力後面就是一個家庭,所以只需要救濟了這五六萬個成年勞力,就能救濟這五六萬個家庭,如果能處置得當,那潁州的賑災就完成了一大半。
“感情是讓我當地主,不過我這個地主可有些不一樣。”李煥聽完徐穆之的介紹不禁一愣,弄了半天自己成了最大的地主,所謂的救濟就是讓這些人給自己打工。
“大人請說。”徐穆之也有些奇怪,難不成這地主還能有什麼不一樣。
“凡是給我們種地的佃戶,不管收成如何,我們必須給佃戶留足一年的口糧,扣除口糧之後,再按三七分賬,而且我這個莊家有權規定田裡所種的作物。”李煥想了想後對徐穆之吩咐道。
在這個時代,失去土地的農民是無比悲慘的,為了活命只能租地主的田地進行耕作,而大多數地主可不管這麼多,一旦有佃農租了自己的田地,那地主到了年底就前去收租即可。
若是碰上豐年,佃戶交了地主的租子,還能留下一小部分糧食度日,可若是碰上災年,田地里的莊家收成不行,那可就慘了。
大多數地主可不管收成如何,一律按事先約定好的數額收取租子,相當於地主把種地的風險全部轉嫁到佃戶的身上,所以碰上災年,佃戶種了一年的地,不僅賺不到口糧,估計還要賠本。
而李煥的做法則厚道得多,作為地主承擔了所有的風險,給這些種地的佃戶一份固定的收入,如果年成好地里收穫高,那再拿出一部分收益作為獎勵。
至於說李煥可以要求更換地里作物的種類,那也是為了後期考慮,潁州地處淮河北岸,百姓們多種植小麥為食,但李煥知道,如果光靠種小麥,土地產出太低,根本沒辦法支持李煥接下來的暴兵。
所以為了提高糧食的產量,李煥只能想到那個每個穿越者都能利用的大bug,土豆、紅薯、玉米等外來作物。
準確來說,以上幾種作物已經在大明的沿海大規模種植了,甚至大明內閣次輔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詳細記錄了以上幾種作物的種植方法,所以李煥推行這幾種作物還真沒那麼玄乎。
對於李煥的提議,徐穆之自然是心悅誠服,他萬萬沒想到李煥竟能如此大氣,至於李煥說的那幾種糧食作物,徐穆之更是沒有異議。
為了給馬匹籌備草料,南下的闖賊竟然將地里的小麥苗全給糟蹋了,補種已然來不及了,為今之計只能想辦法種些別的,否則今年這五十萬畝良田全得拋荒。
“我這次從太和帶了些銀子過來,趕快派人去蘇杭等地購置農具和種子。”李煥想了想後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