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衙門外的鼓聲一響,王守紀的狀子就被遞了進去。
雖然李煥早就和吳世濟打過招呼,可當吳世濟真的看到這份鮮血寫就的狀子時,不禁有些動容,因為實在是太慘了。
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如此明目張胆的草菅人命,關鍵還是劫掠的潁州百姓,這還有王法嗎?這還有法律嗎?這還把他這個潁州知州放在眼裡嗎?
吳世濟很生氣,後果自然很嚴重,立即當堂拍板要徹查此案,給王守紀以及那些受傷的無辜百姓一個交代。
王守紀聞言激動的在地上直磕頭,在他看來只要吳世濟願意發話,他的這個殺子之仇總算是可以報了。
可吳世濟剛在大堂之上義正言辭地要求徹查此案後沒多久,百裡外的太和知縣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聽到這消息後,太和知縣先是對吳世濟破口大罵,罵他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按屬地管理的原則,發生在太和縣境內的案子自然由太和知縣負責。
所以太和知縣才敢如此縱容王本仁劫掠過路的船隻,可他是萬萬沒想到吳世濟會來這麼一手,讓潁州人到潁州衙門去報案,那吳世濟就可光明正大的插手此案。
這的確出乎太和知縣的意外,畢竟在如今的大明官場,想盡辦法撈銀子才是主流,為百姓申冤做主這種事吃力不討好,幹起來實在沒什麼意思。
可罵歸罵,為了避免事情鬧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太和知縣只能想辦法擺平此事。
不過太和知縣的腦迴路實在有些奇葩,在他看來吳世濟之所以會插手此案,無外乎是眼紅自己在潁河上的撈了這麼多銀子,想要來分一杯羹罷了。既然想清楚了原因,那這事就好辦了,花銀子擺平就是了。
在他看來,這世上還沒有官員是花銀子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是花的銀子不夠多。
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太和知縣當日就讓自己的師爺跑一趟潁州,向吳世濟開出自己的條件,只要肯放他一馬,太和知縣願意奉上白銀一萬兩以及每月一千兩的分紅,如果還不滿意,後續的價錢可以再商量。
看到那白花花的銀子,吳世濟竟然真的有些心動了,太和知縣開出的條件可不是一筆小錢,足以讓吳世濟改變自己的立場。
畢竟大家都在官場上混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如今為了幾個普通百姓得罪太和知縣實在有些划不來,這事傳出去,那官場之上的同僚們怎麼看待吳世濟。
在一個全是瘋子的時代,稍微正常點就可能顯得格格不入,吳世濟如果對此事深究下去,很可能引起官場同僚們的孤立,作為舉人出身的吳世濟本就有些天生不足,腰杆子不硬,如今再得罪了官場同僚,那以後在官場上還怎麼混。
所以在那師爺三寸不爛之舌的分析(忽悠)下,吳世濟的立場竟然開始有些鬆動,眼見吳世濟想要改弦易轍,逼不得已的李煥只得站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