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大明崇禎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今年的第一場雪彷彿來的比往年更早一些,若是往年好光景,這時候的王孫公子該挾嬌帶美外出賞雪尋梅,可李煥這時候卻沒這般心思,因為自進到十一月以來,形勢一日比一日惡劣。
隨着洪承疇在北方的發力,先後在平陽、陝州大破闖賊,闖賊連吃了幾次敗仗學乖了,知道在洪承疇手裡討不到好,為了暫避鋒芒,闖賊一路向東,企圖重現去年先破滎陽再燒鳳陽的盛事。
闖賊們的想法很豐滿,可現實卻很殘酷,因為今年來了一個盧象升,早就嚴陣以待的盧象升親自帶天雄軍在黃河一線布防,就是防止闖賊渡過黃河將戰火燒到北直隸。
盧象升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不準闖賊渡過黃河一路北上,因為黃河以北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一旦闖賊進入進入北直隸,即便盧象升的天雄軍再能打,也很可能被闖賊放風箏。
一路向東的闖賊們一看去北方是去不了,那就只能南下了,況且去年的經驗告訴他們,南方的姑娘更水嫩,南方的銀子更好搶,南方的官員們更無能。
所以闖賊調轉方向開始南下,不過這樣以來,河南和湖廣的官員們可就想罵娘了,畢竟壓力全在這兩省的官員身上,特別是河南巡撫陳必謙,看着大批闖賊在河南地界內肆虐,他簡直慌的一批。
要知道去年滎陽大會給朝廷留下的陰影太過強烈了,闖賊過後滎陽城的百姓十不存一,臨走之前闖賊更是一把火將滎陽城燒了個乾乾淨淨,如果今年闖賊換個方式再來一次,那陳必謙都不用充值皇帝下旨,自己找根繩子解決算了。
河南巡撫陳必謙心裡很慌很心虛,可他手裡畢竟兵力有限,根本沒辦法清剿河南境內的闖賊,被逼無奈的他立即向各州府衙門下死命令,誰丟失了城池那他要誰的腦袋。
當然陳必謙也知道想要清剿這些闖賊還得靠洪承疇和盧象升兩位大佬,所以陳必謙幾次三番地向盧象升求援,懇請這位大佬千萬拉兄弟一把,即便不能把這些闖賊全數剿滅,也可以把這些該死的闖賊繼續往南趕。
陳必謙的意思很簡單,只要闖賊出了河南地界,不管他們再怎麼鬧騰,那也和他陳必謙沒多大關係了。
這就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貧道。
盧象升倒是穩坐釣魚台,不管陳必謙如何求援就是按兵不動,天雄軍只是守住黃河不讓闖賊北上。
陳必謙眼看盧象升就是不出兵,心裡把盧象升的十八代祖宗都給問候了一邊,當然陳必謙也就過一過嘴癮,畢竟論官職,盧象升是欽差大臣兼五省總理,論武功盧象升是敢親自提刀上陣的狠人,就陳必謙這文弱書生,盧象升可以一口氣打十個。
被逼無法的陳必謙只能轉頭去求洪承疇,按道理來說,出了關就不關洪承疇的事了,可陳必謙這時候也顧不上許多了,畢竟腦袋都快沒了,還管這些幹嘛?
洪承疇一口就回絕了他,畢竟出了關還找我,沒這道理啊。
陳必謙見求情無用,最後直接和洪承疇耍起了無賴,河南的這些闖賊都是從西北過來的,如今河南有難,你洪承疇不管誰管?
洪承疇被陳必謙逼得沒辦法,畢竟大傢伙都是在官場上混的,真撕破了臉也不太好看,既然陳必謙如此直白了,那這兵不派還真不合適。
不過河南畢竟是屬於盧象升的地盤,如果洪承疇派兵未免有些越俎代庖的意思,所以洪承疇就讓手下的一員總兵張全昌帶兵尾隨着一股闖賊進入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