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清清楚楚記得,那是個六十多歲的男病人,來醫館看胃病。
他給開了葯,當時醫館抓藥的人不少,葯童分身乏術,是他親自抓的葯。
藥方是經過檢驗的,對治胃病效果很好。
但是沒想到幾天後,病人家屬就背着病人的屍體大鬧醫館,罵他庸醫害人。
成林檢查了藥渣和剩下的一包葯,發現其中應該有一味紫石英,但是藥包里並沒有,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藍礬。
藍礬內服後會刺激胃壁神經,引起反射性嘔吐,大量服用,會導致硫酸銅中毒。
病人家屬說,病人最開始服用藥的時候,就喊着葯有股怪味,有農藥味。
喝完葯出現嘔吐,全身發顫,出冷汗,小便失禁,呼吸困難的癥狀,但是出於對姜氏醫館的信任,他們以為這是正常反應。
結果還是連續喝了幾天,結果這一喝,直接把人給喝沒了。
病人家屬後悔至極,當即背着病人屍體,來醫館讓姜良給個說法。
紫石英和藍礬都是一種不規則晶體,一個顏色偏紫,一個顏色偏藍,在葯櫃里也是區分開的。
姜良一不是色盲,二不是文盲,又有多年從醫經驗,怎麼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我當時明明記得我抓的是紫石英,但是最後藥包里卻變成了藍礬。那個年代不發達,又沒有監控,出了事只能自己認栽。”
在最初的幾年,姜良甚至都被說服了,以為真是自己抓錯了葯,害死了人,內心煎熬,輾轉反側,整夜整夜失眠。
甚至有一段時間,都不敢碰藥材,不敢動針,不敢看醫書,甚至想放棄當醫生。
還是小小的姜淑蘭不斷勸慰,帶着病患堵在他門前,看着病人痛苦的模樣,他才重新打起精神。
姜明珠聽着他的敘述,秀眉緊蹙,手指抵着下巴,在書房裡轉悠來轉悠去。
“外公,你確定記憶沒出錯嗎?”
姜良苦笑:“記憶會出錯,但是習慣不會出錯。那副葯我抓過很多次,幾乎形成了肌肉記憶。再說,這兩味葯在外形上確實有些相似,我們擔心醫館里有眼神不好,粗心的葯童抓錯葯,特意做了隔開。”
“我如果連這麼低級的錯誤都會犯,那就不用在中醫界混了。”
但是很可惜,當年沒有監控,沒有證據,他再怎麼解釋,都沒人聽,有的只是落井下石。
這個罪名不是他的,面對屍體,他也必須背了,而且一背就是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