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9章 天然裂口
我這話說出口,大概和把一顆炸彈丟進人群里沒什麼區別,震耳欲聾之餘,很快就只剩下了死寂。
眼前幾人面面相覷了一陣,張歆雅是第一個回過味道來的,喃喃道:“沒有盜洞,那鐵拐李手底下那幾個人是怎麼進去的呢?難道他們就從來沒有進過那座墓葬?這也不對呀,糾纏凌穎家的那位苦主的屍骨都被偷出來了,人肯定是進去了無疑......”
說著說著,她眼睛里冒出了凶光,惡狠狠的看着我:“二狗子,你最好給我把這件事說清楚。”
“這個......該從何說起呢?”
我抓了抓頭,一時間卻有些犯難的,個中頭緒,千絲萬縷,資料,乃至於種種考證、我的猜測等,許多條信息在我腦袋裡集合,最終才結合出了這麼一結論,要想用言語來說清,卻不是一句兩句的事情,所以我乾脆也沒急着說話,而是從背包里掏出一個用塑料紙包裹的東西丟給了鷂子哥。
“這是我今天在河道里刨了一整天發現的一個東西,以前應該有很多,現在都沖的不見了,就找到了這麼一塊。”
“......”
鷂子哥半信半疑的打開塑料紙。
裡面是一塊拳頭大小,灰撲撲的類似於石質一樣的東西,乍一看好似一塊石灰岩,可再細細摩挲、觀察,就會發現,那上面是有些雕刻的痕迹的。
“墓雕磚!咦,雖然圖案只剩下一角了,但能看得出圖案很複雜,不是簡單紋飾,這還是一塊宋代的呢!”
鷂子哥一眼就有了答案,抽了抽鼻子,咒罵道:“他娘的,這座墓塌了呀!!”
我點頭:“沒錯,正是這個原因!”
墓雕磚,其實就是磚雕!!
磚這東西在華夏出現的就很早了,當時已經是宮廷很重要的建築用料,而磚雕在秦代就已經開始,不過那時候都是用陰模壓出來的,上面頂多是一些紋飾什麼的,很好辨認,到了兩漢時期,那個時候的磚雕上面又是一些幾何圖形和文字,也很有突出性,很好辨認,而用在墓葬里的時候,就是一些畫像磚。
到了隋唐這些年代,這方面反而比前代大為遜色。
直至宋代,磚墓才開始大規模出現,墓室里的磚雕工藝也有了突飛猛進式的劇變,那個時期的磚雕已經不像以前一樣是制模了,而是直接在磚上雕成浮雕或者是半圓雕,表現的東西很豐富,較之壁畫不遑多讓,而且比壁畫更加容易保存下來。
鷂子哥只是看了一眼,就做出這些推斷不算難。
這些磚雕是鑲嵌在墓室磚牆四周的,和一些隨葬品還不一樣,一些隨葬品被衝出來很正常,可如果這些磚都出來了,那這墓葬十有八九是塌了!
我見幾人有思索之色,忙又說道:“要說解釋這事兒,恐怕得從咱們第一次進山時候說起了,那時候我就提出過兩個疑問,一個是劉鋹墓既然不是循着風水下葬的,咱們找不着,憑什麼鐵拐李手下的人能找着?這方面我一點都不自誇,連咱們幾個都沒奈何的事情,天底下比咱們眼毒的怕是不多,憑什麼他們就行呢?這個問題不用說,已經有答案了,他們運氣好,正好撞上了申南這個人。
第二個問題就是,打盜洞可是個費勁活兒,如果是盜一些尋常老百姓的墓葬,一晚上給人全刨了不是問題,可劉鋹再不濟也是個皇帝,在他的墓葬上鑽個洞,這可是個挺複雜的事兒,耗時間呢!如果這裡是深山老林,沒人經過也就算了,偏偏這裡是有人氣兒的,外面就是申老五的養豬場,周邊三個縣的人動不動就跑山裡野炊了,耗在這種地方給一個帝王墓鑽窟窿,他們的膽子是有多肥?可是,他們還真就做成了,周圍沒人注意到,這難道不反常嗎?恕我直言,陸陸續續了解了不少以後,我早就在懷疑,這幾個人是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墓葬的,壓根兒沒耽擱什麼時間,這才能做的如此隱蔽!
基於這個問題,咱們在申老五那休養的時候,我看了很多地理水文。
上面記錄了這麼個事兒,這事兒都是解放以前了,應該是民國三十年上下的時候,仁化這裡發生過一場地震。
地震並沒有波及到城裡老百姓,主要就是發生在山裡,當時有個挺有意思的事情,地震過後,山下老百姓曾親眼見到,門前的溪流有一瞬間發生了斷流,那條斷流的溪流,正是咱們眼前這一條。
還有一點,解放後這邊做過一些地質調研,在水澗口的上游,有一座石山,那裡河道寬闊,水流在那裡形成了一個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