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3章(1/1)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2303章

這次的土地承包制改革如此成功讓這位村主任成為了十里八鄉的典型,雖然這裡生活貧困,很多人家裡的承包費都只交了一半,但村主任不僅允許他們在一年內用糧食補齊,還願意給大家賒化肥和種子。

這種制度讓這裡實現了良性循環,很快大家便完成了第一批耕種,那些冬小麥的種子凝結了大家的無盡希望。

因為這一次是自負盈虧,大家的積極性特別高,比幹活拿工分的時候強上不少。

“看來土地還是需要改革,以前算工分的時候,十來天才能幹完的活,現在三天就幹完了,還有山上的那些荒地,之前開墾了幾次都沒用,但現在大家寧可不辭辛苦的從村子里挑農家肥上去,也要讓那塊土地變得肥沃起來,估計兩三年之後,那些荒地就可以變農田了。”

村主任看到村子里紅紅火火的景象後特別高興,自從他來到這裡之後,就一直想改變大家的生存狀況,讓大家不至於總在溫飽線上掙扎。

可連續提了幾個方案都不管用,沒想到這次改革居然這麼成功,按照現在的效率,來年這裡的糧食產量至少能翻三倍。

“之前記工分的時候,不管做得多還是做得少都有大鍋飯吃,而且就算工分多的人,年底分到的東西也沒比其他人多多少,最多只是一兩斤肉而已,對整個家庭的生活起不到質的變化,久而久之人也就懶了,但現在不同,土地承包後是真正的多勞多得,不養懶漢。”

白美溪很明白大家的心理,如果多勞不能多得,那就是白白乾活養活別人,這種事誰也不願意干。

但現在不同了,他們落在土地里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為自己付出,到時候揣在懷裡的錢也是實實在在的。

成家承包了上百畝地,這是村子里最好的一塊地,不遠處就是水塘方便灌溉。

但白美溪並不打算只種植莊稼那麼簡單,她想要把那個水塘變成魚塘,再在附近建一個養豬場,到時候就可以形成種養結合的良性循環。

莊稼產生的秸稈可以餵豬,豬產生的糞便又可以變成有機肥料和魚飼料,而養魚的水又可以反過來灌溉莊稼,這樣的良性循環,必然會使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

而且那個水塘很深,可以採購不同的魚苗,讓它們在不同的水層中生活,這樣就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白美溪同志,你說的這些真的是太好了,我得趕緊記下來,不過這種循環模式不能只有你們一家人做,得讓全村都循環起來,讓大家共同致富。”

村主任聽到白美溪的設想後,覺得這簡直是幫大家發家致富的寶典,除了這些東西,他們還可以養羊養鴨種植果樹,爭取實現各家各戶小循環,全村一個大循環的種植模式。

這樣的工作計劃村主任寫在紙面上的時候都覺得激動,等到了那個時候,這裡的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電視機電冰箱,手錶自行車更是不在話下,真正實現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富餘生活。

村主任將白美溪的想法上報之後,果然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讚許,他們打算把姚家大院當成一個試點,如果這個模式真的能夠成功,就在全國推廣,讓大家都能發家致富。

“白美溪同志,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我打算把你樹立成村子里的典型,你一定要好好乾,爭取成為村子里首屈一指的產糧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