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稅收困難(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朱朝從萬曆後期就開始打遼東,這遼東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朝廷可謂是投了大量的錢進去,現在軍費是越來越大了。

朝廷每年收入白銀兩千萬兩,光是遼東就要開支四百萬兩。

再加上各種天災人禍,官員俸祿,更大的一坨開支就是在宗室,幾乎快吃垮了朝廷。

在萬曆皇帝時期,禮科給事中石應嶽就向萬曆皇帝彙報說:“伏見聖祖封建諸王,敦睦九族,凡子孫勝衣以上者,皆仰食縣官,恩至渥矣。邇年以來,麟趾繁衍載玉牒者四萬,而存者可三萬有奇,歲該祿糧可九百萬石計。”

如果您對這個數字不是很敏感,那麼我換個說法,萬曆初年全國的財政支出為一千八百萬兩,其中宗藩俸祿為五百五十萬兩,折算下來宗室支出占整個朝廷收入的30%!可見宗室要占多少朝廷的開支。

而到了現在,宗室的開支已經超過了50%,也就是說朝廷每年在不考慮支出的情況下要拿將近一半的國庫收入來供養朱姓子孫。

這些宗室光白吃白喝也就算了,關鍵他還占有大量的生產資料啊!

大片的土地、莊園都是這些宗室所有,他們又不納稅,久而久之,朝廷怎麼可能支撐的住。

戶部也是沒錢,經常是拆東牆補西牆。

朱朝皇室又對自己的錢看的很緊。

朱朝皇帝的收支與朝廷收支 “分灶吃飯”。

皇帝收入主要靠礦冶鹽業關稅,而朝廷的收入則主要靠賦稅。

皇帝收入由宮廷內承運庫管理,稱為內帑;而朝廷的收入則主要由戶部管理,稱為太倉銀。

內帑與太倉銀雖然用度不一,但從財理上說,應該形成互補的機製。

而皇帝們卻像守財奴似的,將他們自己的內帑銀子看得很緊,絕不肯拿出來給太倉銀開支 ,反而卻累累讓太倉銀為皇室補貼。

而皇帝喜歡魏忠賢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能搞錢。

魏忠賢雖然把持朝廷,但是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比大多數官員強。

魏忠賢知道朝廷沒有銀子,卻敢於向商稅開刀,加征商稅。

商稅的大頭主要就是集中在南直隸地區,東林黨也就是新晉工商階級的代表。

你要加征商稅,那你就是把我們往死裡整啊,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東林黨自然與魏忠賢是不死不休。

戶部尚書的話自然是很明顯了,反正戶部是沒錢,要錢就從你的內怒裡麵出。

朱由校聞言,都是皺了皺眉,這一上朝就給我來這一出啊!

但是朱由校更加沒有搞錢的辦法,不由的看了看魏忠賢,說道: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