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蒙脫連庫娃高興地站了起來,“這真是太好了,我們和很多華夏商人接觸過,他們都不感興趣,您能看上它們簡直是上帝的恩賜,請跟我來吧,東西都在賓館里呢!”
張震笑着起身道,“我本人喜歡收藏藝術品是次要的,當然最重要的是出於人道主義精神,不忍心看到國際友人挨餓受凍......”
說著他臉都有點發燒了。
這時候老楊回來低聲道,“聯繫上陳老了,他馬上和老鄉商量怎麼運貨,等會兒你再和他說說細節。”
在公路還不算髮達的時代,鐵路運輸是最經濟實惠和快捷的。
但是車皮異常緊張,張震打算再麻煩一下王處長,把這個短板解決了。
幾個老外住得不遠,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一座五十年代筒子樓下面。
色澤陳舊的水泥外牆上掛着一個巨大招牌,上面黑字寫着——人防招待所。
在深挖洞廣積糧的那些年代,各地都留下了大量防空洞。
這些洞面積巨大,設施完善,九十年代很多改成了地下商場和酒店。
八十年代它們的最大作用是當作地下招待所。
由於價格低廉環境還湊合,是很多出公差的人首選之地。
老外住在這種地方,卻非常罕見,由此也能看出,他們是真窮。
一行人從一間不足八平米的大堂進入了地下招待所。
順着鋼筋鐵板焊接的簡易樓梯盤旋下行十幾米,終於到了一條悠長深邃的通道之中,一股子潮濕悶熱撲面而來。
通道兩邊每隔幾步,就有一扇帶着玻璃窗的木門,這裡面都是一個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