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6章(1/1)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2376章

人類最初計算時間,是看太陽,太陽的影子照耀在日晷上,指示不同的時間,再後來,有了沙漏,有了水鍾等等,但是,這些計時誤差都是很大的。

直至十七世紀,惠更斯發現了鐘擺在擺動的過程中,不管幅度大小,時間都是一樣的。

根據這種特點,製造出來了擺鐘,調整之後,每擺動一下,就是一秒鐘,從此,機械鐘出現。

這樣一直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石英晶體的等時性被發現,石英鐘就此誕生,相比擺鐘,它每天的誤差不超過千分之一秒,準確性大大提升。

但是,對於科學界來說,石英鐘的誤差還是太大了,人們開始尋找更加精確的計時裝置,把目光放在了原子的躍遷上。

當吸收或者釋放能量的時候,原子就會發生躍遷,這個時候,吸收或者釋放的電磁波,頻率很高,而且很穩定,誤差可以達到每千萬年只有一秒!

1967年,國際計量大會將秒的概念定義到了銫原子鐘上:銫133原子兩個基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持續的時間。

東方的原子鐘技術,也是從五六十年代開始研製的,當時只能研製技術水平最低的氫原子鐘,造出來的產品是一人多高的大傢伙,只能在地面使用,根本就帶不到天上去。

在八十年代,武漢物理研究所製造出來了東方第一台銫原子鐘,標誌着原子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這種原子鐘並不適合衛星使用。

最佳的星載原子鐘是銣原子鐘,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壽命長,但是,東方沒有相關技術,當年研製北斗一號的時候,採用的原子鐘是從瑞士進口的。

現在研製北斗二號,原本打算繼續進口,但是瑞士不出口了,跟着,就是伽利略計劃的負責人過來遊說,很明顯,歐洲人就是想要用這個短板來制衡東方,讓東方放棄自研,乖乖地和歐洲合作。

現在,秦川把要求說了。

想要合作,錢不是問題,兩億歐,四億歐,甚至是六億歐,不過就是數字,但是,關鍵技術,必須要掌握在我們手裡!

“對不起,您也說了,原子鐘是歐洲最先進的技術,我們不能在這個領域裡合作,否則就會泄露我們的機密。”保羅-弗拉芒當然知道,這番話說出來,會惹得東方人不高興,但是,他也沒有別的辦法,歐洲人拿捏東方人的途徑,就是這個原子鐘!

如果把原子鐘技術交給東方,那東方人甩開他們歐洲人單幹了怎麼辦?

“說了半天,還是只看上了我們的錢,不想讓我們掌握任何先進技術,既然這樣,那我們又為何要和你們合作?”秦川說道:“保羅先生,貴方的誠意呢?”

“我們很真誠地邀請你們參加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恕我直言,貴方沒有先進的銣原子鐘,貴方自己的北斗二代計劃,那就是空中樓閣,和我們合作是最佳選擇!”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