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佛門神通,主流有兩種。一種是憑藉自身禪定,於定中所發神通,這種神通源於自身修持,但難度極高,以佛門說法,需要到初禪未到地定才有神通,尋常人可能一輩子也到不了這個境地。
還有一種,則是密宗修持,以身、口、意三密,與本尊相應,則能依本尊願力,展現無邊法力。所謂身、口、意即是口誦密咒,手結密印,觀想本尊形象,直至本尊愈發清晰,與之相應。除此以外,還需有灌頂加持,依次第而漸入曼陀羅壇城,直至證得大圓滿的境地。
前者是顯宗,後者則是佛門密宗。但這兩宗,在佛門發展中,逐漸交融,互相混合也甚多。
戒定慧三學,無論南傳上座部,漢傳大乘還是密乘,都是根本修學。若是沒有定力,也很難觀想出本尊的形象,更談不上相應。漢地顯宗的僧人,也同樣在早晚課,蒙山、焰口等法事時,持誦密咒。
除了上座部分支不修習密咒,只依禪定為修之外,漢地的佛門,早已顯密圓通,只是各有側重而已。
周玉清跟隨月生法師,便學了幾個簡單的密咒,但更多還是以禪定降伏其心為主,還有一些,是他後來自己找資料學的,一直以來並無相應,也不過是散漫而修。
每當林默鞭策他時,他就會吐槽,並不是自己不願意修。實在是自己水平不夠,平日散漫慣了,哪裡精進的起來?加上林默不熟悉佛門之法,倒也沒真正催逼於他,信了他的說法。
只有周玉清自己知道,他在暗地無人時,倒也精進修持,幾乎每日禪定持咒,但確實無所進展。
他自己倒是清楚原因,並非其資質愚鈍,反而他天資聰穎。他很清楚,自己一直以來修持無所進益,全是因為他從未真正發過菩提心。
何為菩提心?因觀眾生苦痛而以大悲心為憫,為度眾生解脫生死苦海,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是為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