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方震孺不是沒有想過帶兵北上勤王,但是有明一代,黨爭激烈,一直就像是一道緊箍咒一樣卡在每個想做些事情的大臣頭上。就比如方震孺,這都什麼時候,方震孺帶兵北上有何不可,但是他還就偏偏不能這麼乾。
在沒有接到朝廷命令的情況下,你私自從廣西提兵北上,你要乾什麼?你這是造反?先不說底下的人會不會跟你走,隻要你的兵一出廣西地界,朝廷言官的折子能把你給淹死。明代的言官跟其他朝代還不太一樣,比如唐朝的魏征,那是有名的諫臣。李世民廣開言路,希望大臣們多多提意見,提對國家和朝廷有用的意見,他覺得行就采納。
這就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由來。但是明代的言官純粹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隻要是不同政見的人說話,他們就要跳出來。你跳出來也沒問題,如果彆人說得不對,那你提一個正確意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這些人就是典型的噴子,乾啥啥不行,噴人第一名,為了噴而噴,噴完了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也就是明代朝會經常吵得不可開交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說,萬曆不上朝也是能理解的,你天天看到這些隻會叫喚的大臣在朝會上嚷嚷,你也煩。
方震孺麵臨的就是這種困境,他現在北上勤王,明白人都知道他是赤膽忠心,可偏偏就有不長眼的要出來蹦躂,這麼一弄,方震孺是跳進黃河洗不清,所以隻能按兵不動,固守廣西。
不過還算不錯的是,因為馬士英在南京亂搞一氣,所以暫時還顧不上廣西這種偏遠地區,否則方震孺作為東林黨人,跟馬士英肯定是不對付的,一紙公文下來,把方震孺給撤職也不是不可能,換一個馬士英的親信也很簡單。
對於方震孺提出的疑問,孫定也隻能歎口氣,搖了搖頭,他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方震孺忽然想起來什麼,問道:“對了,這段時間一直都把目光放在南京,都忘了過問,諒山府那邊怎麼樣了,咱們這一年來不斷轉運流民,雖然減輕了我們自己的負擔,可是他們還能吃得下嗎?”
說到這個,孫定對諒山府的情況掌握比較全麵,立刻回答道:“回稟大人,諒山府那邊的境況還不錯,高衡這家夥很是有些本事,把我們輸送過去的流民都集中起來耕種,取得了多次豐收,並且這期間還跟鄭氏朝廷打了幾仗,都是大獲全勝。聽說前些日子,還殲滅了一支荷蘭軍隊,繳獲頗豐。”
“哦?竟有此事?”方震孺有些驚訝道。這可是他沒有想到的,在他印象中,荷蘭軍隊作戰都用火器,船堅炮利,西洋人也是以火器見長,沒想到高衡初生牛犢不怕虎,自己就那麼點實力,竟然能打敗荷蘭人,這真叫他刮目相看了。
孫定點點頭道:“聽說高衡現在手中的實力不弱,軍隊也有上萬人了,這段時間也沒有對他太關注,但是該有的消息我還是收集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