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手銃後有一個尾銎,這是早期手銃的獨特設計。
尾銎可以裝上木柄方便士兵操作火器。
雖然火銃在當年天下大亂時立下赫赫功勞,但火銃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首先是容易炸膛,且距離短,瞄不準目標,對於敵人集中起來的騎兵或者是步兵還有很大的作用,但當敵人過於分散時,火銃就失去了威力。
火銃的結構簡單,使得人們在使用時非常麻煩,不但裝填子彈麻煩,在射擊時也相當麻煩。
因為使用者必須要空出一支手來拿火源,好點燃火銃,這樣在戰爭時非常不方便。
當然在具體使用時,人們一般不會直接拿着槍管作戰,為了使用方便,往往會給火銃裝備一根長柄或是槍柄、槍托,以方便人們手持使用,以及舉槍瞄準。
即使有了手柄,也只是方便使用者把握火銃而已,並沒有完全改善火銃操作繁瑣,點火不方便的問題,為此人們在使用早期火器時,經常是兩個人負責侍弄一把,一個人負責舉槍瞄準,另一個人則負責點火。
趙正講解完火銃的優點與缺陷以後,朱雄英暗暗想到,再過三四百年,只怕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就要爆發了。
到那個時候,鷹國等國家就會迎來一次極大的發展,而火繩槍和燧發槍等先進的火器恐怕也會不斷的出現。
火繩槍是由幾股細亞麻繩搓成的導火索,用醋煮過以後連續不斷的引燃。
然而火繩槍的缺陷也很明顯,就是士兵在作戰時,身上要攜帶長達幾米的火繩,臨戰前,必須先點燃火繩,最大的弊端在於,倘若在潮濕或者下雨的天氣,火繩極難點燃。
倘若是花費大量時間,物力財力去製作這種缺陷明顯的火繩槍,恐怕最終也要被歷史淘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