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好不容易在驛館待習慣了,又要驟然動身,霍晚絳頭都沉重了。
淩央卻意外在馬車上,同阮娘和霍晚絳誇起這位張姓驛丞:
“他膝下有一子,年方十九歲,這段時間我也見過一麵,見其子點燈溫書,與之攀談了幾句。此子,日後必定前途無量。”
霍晚絳歪著頭,無精打采看著他。
淩央又道:“父子二人皆為有學識有品行之人,即便困於這山野鄉間,隻能做一小小驛丞,但正如金鱗受困於池中,若得一龍門,必能一躍化龍。”
說罷,他難免目露遺憾。
若他還是太子,必不會讓這樣的人埋沒於荊州。
張氏父子若要靠尋常方法提升仕途,不知猴年馬月才能輪得上,可歎,可惜啊。
霍晚絳亦是驚奇,淩央年紀雖小,可他看人、用人的眼光向來彆具一格。
從前的東宮門客,大多是憑才乾和智謀入了淩央的眼,淩央麾下可容不得濫竽充數的國家蛀蟲。
大晉講究以孝廉入仕,因此,許多地方的官員全是行賄買名聲所得。
這種現象屢見不鮮,但隻要禍不到中央朝堂,晉帝就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要和匈奴人打仗,無論用儘何種手段,地方官員隻能按時向朝廷繳納賦稅和糧食作為軍餉,能保證大晉軍士將匈奴打得節節敗退,便什麼也不顧了。
因此,晉帝治下的大晉,早年未征戰殺伐時,尚且算盛世;直到他開始用兵,民間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遇上饑荒時更是餓死者無數。
這是淩央和晉治國理念不同的根本原因,父子二人一個主戰,意圖令四海臣服,萬國來朝,保大晉永不受強敵侵犯;一個主張休養生息,鼓勵民生,關心民瘼。
這也是淩央在民間聲望日漸超過晉帝的原因。
現在再去想這些都是徒勞,大晉的未來,已經落到了趙王手中。
淩央雖沒明說,但霍晚絳猜得出來,對皇位最後花落誰家的結局,淩央應該是接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