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小工的地址買了車票,陳同偉和侯老闆,甚至水泥店老闆一起去找。
有老闆在,能確定小工身份。
車晃晃悠悠,晃悠的人想要睡覺,但是陳同偉一直繃著根弦,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侯老闆習慣了出來進去自己開車,坐大巴車那都是很久遠的事情了。
現在突然由奢入儉,還是需要一個短暫的適應過程。
個把小時,車終於進站,但這裡並不是陳同偉他們一行人的最終目的地。
要在這個車站進行轉車,然後還要坐小三輪才能到那個小地方。
這一路真是坎坷,但是辛苦到最後能不能找到那位小工。
要是能找到的話,就得問問他是怎麼想的,還有被替換的水泥,現在在什麼地方。
從早上走到晚上,三個人餓的前胸貼後背,最後在一個路邊的小館子,一人吃了碗炸醬麵。
吃飽肚子,眼看沒剩下多遠的距離,一鼓作氣到了小工所在的那個村子。
看着村子不像是富裕的,也難怪小工會出去打工。
“老闆,你每個月給他發多少工資。”
老闆回答的爽快:“咱們鄉里的工資不高,我一個月給他兩千五。”
“但是我看這孩子比較勤快,所以每個月還額外給他兩百塊錢的補助,算下來一個月兩千七百塊。”
兩千七百塊的工資,在富平鄉來說已經不算低了。
畢竟這裡只是一個鄉,又不是大城市,這點錢放在大城市裡肯定是不夠花的。
可是在富平鄉里吃喝方面都花不了多少錢,就算是居住房租也貴不到哪裡去。
而且看水泥店老闆這個樣子,應該是包吃包住的,若無意外,小工每個月的工資基本上能存下百分之九十。
“他在你的店裡幹了那麼多年,估計是存了不少錢,他今年多大來着?”陳同偉問。
老闆說:“按照他身份證上寫的,今年二十六,不過你也知道二十六歲在農村,要是沒結婚成家的話,那都是大齡男青年了。”
“傳出去都得讓人笑話,我覺得他這一次回來,要麼就是聽從了某些人的教唆,以為回到家就能免去承擔責任。”
“要麼就是真的回來相親結婚,不過我們都已經到這裡了,就進去看看吧。”
村裡的路萬蜿蜒難行,好幾次三個人都差點掉進溝里。
陳同偉看着村子這個樣子,下意識的就想找村裡的幹部問一問。
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國家的政策沒傳到這裡嗎。
為什麼不好好的經營改善。
好不容易打聽到了那個小工的家,到了門前才發現,他家裡的情況遠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糟糕。
門還是木頭的,兩邊的牆也就才一米多高,但凡是身手矯健的,扒着牆頭就能直接翻過去。
從木門門板縫隙之間就能看到院子裡面的所有。
低矮的房子只亮着一盞燈,這樣的居住環境,要不是親眼看到,還以為是哪個劇組拍戲搭建的場景。
陳同偉象徵性的敲了敲門,但是並沒有人過來開門。
不過敲門的動靜引起隔壁人家的不滿:“別敲了,老太太耳聾聽不見,有什麼事你直接進去找。”
見此陳同為只能推開門進去,小心翼翼的來到室內。
就看到老太太坐在炕頭上看着電視,要不是他們三個人來到了老太太面前,老太太都未曾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