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這個時候,還在考場里的黃文柄徹底癱軟了。其他官員雞飛狗跳,喊來大夫急救。掐人中、拍胸口,喂水喂葯。
忽然,一滴眼淚從黃文柄臉上滑落......
第二十回 輕輕鬆鬆的院試
童試的最後一關是院試。它是生員入學考試,即童試的第三階段,由各省學政親自前往各府進行。院試本來是三年兩次考試,今年輪空,明年才輪得到;由於皇帝加開恩科,今年臨時增加一次,並且合併了歲試和科試。
可見,趙德昭的運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好。當然,所有考生都歡欣鼓舞,大呼“皇恩浩蕩”!
學政的全稱提督某省學政,和布政使、都指揮使一樣,都是是天子直接派遣的官員,以三年為期限,執掌一省的教育行政。學政的人選很受重視,必須進士出身,並且從京堂官、翰林院侍讀侍講、中允贊善、科道、部曹官中選擇任命。學政任內兩次(這一任因為恩科滿滿的三次)巡迴各府舉行歲試和科試,同時舉行院試採錄生員。此時考生若不事先熟知學政的學問文章傾向,就有被淘汰的危險。伴隨學政的任命,一地的學問傾向也可能為之一變。因此,學政又被稱作“司文衡”“秉文柄”等。
學政通常和布政使、都指揮使駐在一省的首府,但三年任期內至少兩次(這一任三次)巡迴所轄各府視察教育,針對學校生員舉行歲試和科試,檢驗生員是否勤勉,同時舉辦院試促使童生入學。一府學政的行事日程基本是固定的,在接到學政巡視的報告後,各府就要打掃駐紮衙門,附帶可供數千餘人考試的試院,等待學政的到來。學政巡視稱為“按臨”,到達稱為“下馬”。
同樣由於今年皇帝加開恩科,本來由各省學政親自前往各府進行,但時間就來不及了;所以省學政就組織屬下教授、訓導等抽籤決定誰主持某府院試。新任學政曹霑芹大人就抽到了臨江府,他是二甲進士出身,翰林院侍讀侍講。
考試前,趙德昭拜訪了童恩伯。當從童恩伯口中聽到曹霑芹這個名字,趙德昭有種奇幻的感覺:難道他是紅樓那個穿越者?
再拜讀了童恩伯提供的曹霑芹大人的科舉文章,風格確實和那篇傳世巨著有很多相近的地方。趙德昭對那本小說熟讀了不知多少遍,對自己的院試充滿了信心。
四月初一,曹霑芹學政到達臨江府下馬,住知府衙門;第二天,曹霑芹學政在許知府陪同下拜謁文廟,向部分生員講讀經書。趙德昭獲准旁聽,大致知道了曹霑芹大人的風格,獲益不小。這個時候,是不允許和曹霑芹大人進行交流的,避免竄通。
三天後,即四月初五,舉行面向童生的院試(如果屬縣較多或童生較多,可以分成兩批進行)。
院試的負責人(主考官)是學政,但學政只有私人幕僚,沒有公家的僚屬,因而考試事務由各府負擔。許知府(副主考官)作為提調官總攬大局,發動府中的僚屬分別承擔事務。黃知縣就是打雜的之一,他還當不了副主考。
考前傍晚,趙李氏為兒子安排了豐盛的考前宴。除了一大桌子菜肴,最顯眼的就是一個牛頭!
看著兒子驚訝的眼神,趙李氏溫柔地微笑道:“取個好兆頭,牛氣衝天!”果然那牛頭擺的牛嘴朝天。
李四娘眉開眼笑道:“牛肉不好找,牛頭更難吶。小姐為了找牛頭,求了致仕老尚書的夫人,用了二十二幅刺繡換來的。”
趙德昭感動了,他知道求人時的伏低做小;還有刺繡、那可是一針一線仔細綉出來的啊!不知手指刺破了多少次、流了多少血!他單膝跪在地上,握住母親的手,堅定地對保證:“兒子無以為報,一定拿個小三元回來!”
“好好,我的兒一定可以的。來,把牛頭吃了,牛氣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