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昭將昨天就用館閣體楷書謄寫好的答案正文和草稿交到場內的至公堂。受卷官接收他的答卷後,遞給趙德昭一個竹制的出門許可牌“照出箋”。
趙德昭回到號舍收拾好行李,背好考籃,第一個來到龍門內。
一會兒,汪康年、趙德芳、胡金堂、許少游等陸陸續續來到;今天他們的精神明顯比第一場考試好。他們結成一隊,在提調官宣布開門後離開考場。
他們看到,許多考生如喪考妣。好奇寶寶許少游去詢問,才知道他們的考卷被暴風雨損壞了。其中,有很多是趙德芳那批往屆生秀才擁躉。
趙德芳上去安慰他們。而趙德昭在許少游他們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中,接過武媚親手泡的參茶......
內簾官區域,王元景他們有開始了緊張的閱卷工作。說是緊張,其實今天閱卷輕鬆多了:因為暴風雨把約三千份考卷整成了“犯貼”、上了“紫榜”!他們手中,剩下不足四千份考卷。
二十八個閱卷人員將初閱後中意的卷子,推薦給副主考和同考官,這類試卷叫“薦卷”。同考官和副主考再閱,會在他中意的試卷上批一個“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給主考官。如果主考官閱後也中意,則會在試卷上批一個“中”字,考生的命運就此被最終決定。
他們順利地選出了三百三十份“取卷”;王元景還是仔細評閱,最後取出了一百一十份初步的“中卷”。
王元景和大家將之與第一場“中卷”對照,大家驚訝地發現:包括名次,都完全一致!
可見,中舉者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不因不同場次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