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少游的極力鼓吹下,趙德昭隨着楊升庵等六位兄長,來到親耕現場的一座亭子里,遠遠地看完了這個熱鬧的場景。不禁心頭感嘆道:“這就是後世電視新聞里常見的‘作秀’啊!無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而楊升庵和許少游卻是神態虔誠地觀看,他們是發自內心地崇敬皇帝,畢竟他們是官宦子弟嘛。
最弔兒郎當的是康伯虎,他是帶着遊戲人生的態度看皇帝的親耕。謝瑞卿道:“伯虎胸,聽說你的畫天下一絕。你看百官圍繞皇上,不如由你來畫一幅百鳥朝鳳圖?”
汪康年立即展開宣紙,胡金堂拿出了筆墨。
康伯虎大笑道:“看本大才子大顯身手,來一幅百鳥朝鳳圖!”說完,雙手各拿一支筆,上下翻飛、左右互搏;墨汁點點灑下,在宣紙上淋淋漓漓......
大家伸長脖子一看,趙德昭驚叫道:“這是百鳥朝鳳圖?完全是小雞吃米圖嘛!”
其實仔細一看,康伯虎這幅畫很有水平:天上飄着祥雲,五彩瑞氣。他把鳳凰畫成了大眼睛呆萌呆萌的、接近卡通的形象,你要把它想象成小雞也無不可。最可笑的是,他把“百鳥”畫得極小,仔細看確實是鳥,但貌看卻真的像一粒粒的米!
所以趙德昭一句“小雞吃米圖”,把大伙兒弄得哄堂大笑;而康伯虎更是樂不可支,直誇趙德昭命名得好,太傳神了。於是在畫上題跋道:“祥符十年春,七兄弟看親耕,有小童三。瑞卿弟提議余畫‘百鳥朝鳳圖’; 余不到十息擱筆,卻被七弟趙德昭命名為‘小雞吃米圖’,以博一笑耳!”
趙德昭口佔一詩:“祥光瑞氣漫天地,梧桐樹上棲小雞。待到百鳥朝鳳時,紛紛變成大粟米。”
詼諧的打油詩讓大家笑得更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