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4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1944章

蔡太尉公開主張放棄京師,並宣揚道:“天命已去, 請遷都於南方以消除災難。”他的建議是真誠的,他深信此舉有利於國家,甚至準備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送到南方。其他首鼠兩端的大臣也聞風而動,準備遷走家眷。

此時王元景挺身而出了,他是所有朝臣之中最為強硬的主戰派,他反對任何妥協的行為,並以最快的速度呈上了一道奏章,正氣凜然地宣稱:“京師為天下根本,宗廟、社稷、陵寢、百官、百姓與倉庫儲存皆在此處,如果有任何輕舉妄動,則大勢盡去,蔡太尉妄言遷都,應該斬立決!”

接着,太監王承恩受皇太後、皇帝命向群臣發出警告,他斬釘截鐵地說道:“死則君臣同死。如果再有人散布遷都的言論,必死於國法之下!”同時,朝廷出榜告諭,向世人公布了堅守京師的決心。也關閉城門,阻止官員家眷外逃。

戰幕即將揭開。所幸的是,大梁君臣已經把握住陸晉義重傷蕭峰、導致北遼臨陣換將的時機,對京師防務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整頓。王元景招募民兵,並從外地調動了大量軍隊入衛,甚至將在運河上負責漕運的官軍也編入營中,布置於京城;為了爭取時間而加緊製造軍械,同時將南方庫存的兵器北調。

耶律洪基大軍到達,主持具體工作的王元景早已調動大量人力物力加固了北京的城牆,把城門附近的居民遷入城中。

他堅決要求道:“凡兵皆出營郭之外,一定要在城外與敵人野戰!”王元景的想法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於是,大梁派出二十二萬軍隊,分列京城九門之外,皆背城而陣。

具體的布置是:忠誠伯左思布陣於安定門,平原侯蔣子寧布陣於東直門,定城侯謝晉布陣於朝陽門,襄陽侯戚建輝布陣於西直門,景田侯裘世良布陣於阜成門,錦鄉侯韓也俊布陣於正陽門,保齡侯史彌遠布陣於崇文門,文信侯郭靖布陣於宣武門。

而王元景本人則躬擐甲胄,親自出城督戰;與忠勇伯陸晉義以及忠順伯徐公明、游擊許士德等人一起布陣於得勝門之外。

守城的順天府尹鄭世舉與太學博士陳東為了防止城外的士兵不戰而退,下令緊閉各個城門。

耶律洪基於十月十一日來到京師城下,列陣於城西北。他原本以為京師旦夕可下,現在眼見大梁軍隊嚴陣以待, 轉而想通過訛詐的手段撈取一些好處。他於十二日來到得勝門外,索取金帛以萬萬計,並想邀請王元景及吏部尚書鄧聞華、太子太保楊德祖等人和議,但遭到了朝廷的拒絕。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