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5章
陸軍部部長:王定國。海軍部部長:鄧作雨。京師九門提督:屈平。京師禁軍提督:陸安(陸晉義之子);大內侍衛首領:路博德(路由其之子)。專設娘子軍:軍長何英(何大郎之女)。
全國九個軍,約一百萬人。實行軍長、防區輪換制。
第四回 十八年坐穩江山
自從大明軍出雲霄山,到攻克南都建國登基,西征和北伐,最後定鼎京師。其間,由於吃了若干碗“超級軟飯”,趙德昭一直順風順水;除了輕而易舉一統天下,大明軍損失還極其微小。
一統天下之前,敵人都在明處,“靶子”明確。加上殘梁和金國都給了趙德昭“神助攻”:殘梁製造了“高大帥冤案”;金國更進一步,先是製造了“真金冤案”,然後是“暗殺墨爾根事件”!讓這兩個都是“小皇帝”的朝廷自相殘殺、內部混亂不堪、人心大失,使得它們在大明的進攻之下,剎那間冰消瓦解。
但是,常言說得好:“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自從定鼎京師,大明皇帝趙德昭的麻煩就開始了。
由於“神助攻”和“超級軟飯”,大大小小的反對勢力都還沒反應過來,震懾於大明軍降維打擊的戰鬥力,導致趙德昭一統天下速度很快。待到一統天下,《大明新政》的強制推行,特別是“皇權下鄉村”的政策,觸動和開始瓦解傳統既得利益集團,隱藏的反對勢力就開始興風作浪了。
這些勢力分為三大塊:第一塊是數千年各皇朝傳統慣例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第二塊是南方、特別是西南方大量的土司;第三塊是長城以外的游牧民族(包含萬里之遙的西遼)。
定鼎京師後,趙德昭開始的注意力就在解決幾千年來對於農耕民族造成最大威脅和傷害的長城以外的游牧民族勢力。
商周時期,塞北的游牧民族被通稱為“鬼方”,即鬼居住的地方。戰國時候,把他們劃分為三大部落:北部的匈奴、大興安嶺的東胡、長白山的肅慎,三者統稱為“胡人”。
八卦卦辭里就有“《既濟》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可之,小人勿用。《未濟》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的內容。
《詩經·採薇》里就有“靡家靡室,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獫狁也是北方胡人的一支。
後來這些胡人就演化不斷,有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等等。
這些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打了幾千年了,一直沒消停過。
後世網絡時代,趙德昭看過這方面論文。其實無論游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生存權。
開始時是為生存爭地盤,然後是為生存爭資源。
爭地盤,這個沒辦法,只能是血戰到底;由於農耕民族經濟實力、工業水平和人數佔據絕對優勢,完勝!但也有北遼破關而入,在積石堡全殲大梁皇帝八十萬大軍、包圍京師;後來又有大金入主京師,幾乎席捲天下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