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陸京墨正在辦公室,電話響了,是一家文創工作室的負責人打來的。
“陸先生,您好,我們看了您發的作品集和推薦書,對這位女士的作品非常感興趣,想問問她目前的工作意向,還有我們能開展哪些合作項目?”
陸京墨心中一喜,說道:“太好了,她目前在現在的公司工作得也不錯,但也希望有更多發展空間。”
“合作項目的話,像手工藝品定製、聯合設計開發新產品都可以。我把她的聯繫方式給您,您直接和她溝通,有什麼問題也可以隨時找我。”
掛了電話,陸京墨馬上聯繫江依依:“江依依,好消息!有幾家企業對合作很感興趣,剛有一家工作室聯繫我了。”
“我把你的聯繫方式給他們了,他們會直接聯繫你。咱們現在來分析分析每個合作機會的利弊。”
“比如這家工作室,他們在業內口碑不錯,擅長線上推廣,如果合作,能讓你的作品有更廣闊的市場,但可能在設計風格上會有一些特定要求。”
江依依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陸先生,太感謝您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些機會,您快教教我。”
陸京墨耐心地和她交流起來,詳細分析每個合作方的特點和潛在合作方向。
陸京墨指着電腦上打開的一家企業資料,對江依依說道:“你看這家,他們在旅遊文創產品方面做得很出色,市場主要面向國內外遊客。”
“和他們合作,你的作品能接觸到更廣泛的受眾,但他們對產品的地域文化融合度要求很高,得精準把握遊客喜好。”
江依依聽得全神貫注,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重點,問道:“陸先生,那像這種情況,我在作品展示里,是不是要多突出一些本地特色元素的運用過程?”
陸京墨點頭肯定:“沒錯,不僅要展示成果,製作過程中的巧思和文化內涵的挖掘,都得讓對方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