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火器的最終目的是要能夠拿到戰場上去殺敵的。
而這件火器的設計,其實已經很接近最早出現的突火槍了。
儘管材質的耐用性也很重要,但能製造出來是一方面,裝配且是否能大量運用到戰場上的軍隊就又是另外一方面了。
而不可否認的是,用竹筒製作出來的火器在兼顧了實用性的同時,也絕對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大量的材料來進行量產的。
所以,對於這件火器的設計思路,秦乾禹還是十分讚賞的。
只不過很可惜,讚賞歸讚賞。
砰!
“不行,還是不行。”
秦乾禹僅僅只是試着開了一槍,就止不住的搖起了頭。。
這次的試驗結果和之前他所預測的一樣,還是遠遠達不到自己的要求。
威力太差了,裡面裝填的彈丸僅僅只是從火器中射出去幾米就掉在了地上。
這麼點距離別說是對敵了,打個鳥都費勁哦!
而且這竹筒雖然經過了一定程度的特殊處理,但可能由於處理工藝的原因,耐用性還是太差了。
恐怕再開不了幾槍就得崩成渣了。
這要是放在戰場上,打兩槍就得換一支,指不定突然卡殼爆裂,甚至還有可能會傷到自家士兵。
這件火器都尚且如此,其他的其實也都大差不差的。
要不是墨雨清要求,秦乾禹甚至覺得都沒有看下去的必要。
不過轉念一想,這倒也實屬正常。
雖說在大夏當今這個時代,關於火器的發展已經初具苗頭,但基本都還停留在最原始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