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9章
她依舊戴着那頂施裙及頸的雅素帷帽,其實之前隊伍停留,只要沒有外人在場,姚近之就會摘掉帷帽,陳平安見過她的面容多次,確實長得漂亮,姿容猶勝女子劍仙隋右邊,依循朱斂的玩笑話,姚姑娘這般傾國傾城的相貌,在藕花福地他朱斂作威作福的幾十年裡,沒能遇上一個,聽說後來有個叫童青青的鏡心亭小姑娘,不知能否與姚近之媲美,當時陳平安點頭說有的。
朱斂便說世間女子顏色,若以百文錢計算,那麼姚近之與童青青,怎麼都該有個九十多文錢。
陳平安不願在背後議論別人的長相,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便是這些女子生得盡善盡美,不過是百文錢,在他心中,寧姑娘那可就是穀雨錢、金精銅錢了。
所以陳平安遇到了姚近之這樣的姑娘,也就只是遇見了而已。
陳平安要買簪子,姚近之說是郡城有條孩兒巷,專門售賣古董珍玩,她循着某個小道消息,想要在那邊尋找瓦當,和一種名為懷鏡的古老壓歲錢,朱斂則喜好志怪小說,至於裴錢,只要是值錢的物件,她都喜歡,都想要,只是跟在陳平安身邊,好似天生的陰鷙性子,給磨掉了大半,成天只求着陳平安讓她當賬房先生,就像鍾魁在客棧差不多,哪怕兜里只有個幾兩碎銀子,她就心滿意足了。
陳平安根本就沒理她,腰有十文錢,必作振衣響,說的就是裴錢。
這座郡城為了迎接姚鎮,花了很多心思,姚近之在去孩兒巷的路上,給陳平安解釋了其中緣由,郡守是姚家邊軍出身,機緣巧合,退出邊軍後,開始在地方上仕途攀爬,聽客棧三爺說當年是一個很有志向的年輕人。
走入街道極長的孩兒巷,各色鋪子都有,除了正兒八經的店鋪,還有好些個包袱齋,窮酸秀才模樣的,多半是家道中落的,鬼頭鬼腦的,多半是包袱中物件來路不正,走了旁門路數,或者乾脆就是梁上君子。
街上這些上不得桌面的包袱齋交易,陳平安覺得很有意思,雙方有了買賣意向後,便去往一個僻靜角落,也不嘴上談錢,只在大袖之中比劃價錢,姚近之笑言此舉被戲稱為“籠中對”,除了關於象徵銅錢、銀子的獨有手勢之外,數字也有講究,食指窩成鉤形就是九,食指中指相疊為十。
在這條孩兒巷,陳平安三人各有收穫,除了裴錢。
姚近之得償所願,購買了一堆歷朝歷代的古老銅錢,被譽為名泉,價格有高有低,這沒什麼,當姚近之在一座小鋪子找見了幾塊瓦當,有饕餮紋的,寫有吉祥語的,還有一整套四神瓦當,哪怕隔着帷帽白紗,陳平安都能感受她的驚喜。
出門後她便多出了一隻包裹,陳平安說了句幫忙背的客氣話,姚近之趕緊拒絕了。
朱斂買了兩本披着志怪外衣的才子佳人小說。
陳平安則買了一枚白玉螭龍發簪,素身,並無篆文,龍紋簡潔流暢,陳平安一見鍾情,卻覺得有些貴了,掌柜竟然開價八十兩銀子,說這是前朝一位制玉大家的手筆,只是沒有落款而已,不然三百兩都不賣。若是大隋求學那會兒,陳平安掉頭就走了,今天之前,咬咬牙還是會買下。
好在姚近之上去一番言語,給砍價砍到了三十兩銀子,大致意思是自己就收藏有那位大家的一件傳世玉雕,是一株水仙花,那才叫玲瓏奇巧,對於此人雕琢手法,她再熟悉不過,又對螭龍玉簪的材質一通貶低,說得掌柜啞口無言,悻悻然給那位大家閨秀腰斬了價格,將玉簪賣於陳平安。
出了鋪子,陳平安拿着小錦盒,先謝了姚近之的幫忙殺價,然後忍不住苦笑道:“給姚姑娘這麼一說,怎麼覺得這支簪子,三十兩銀子都不值?”
姚近之沉默片刻,等到走遠了鋪子,她才輕聲笑道:“簪子真是那位啄玉大家之作,別說三百兩銀子,五百兩都值得入手珍藏,而且此人推崇玉質不佳者不治,你這簪子材質極佳,好到了讓他認為是‘美玉材質最佳者,錕鋙刀不敢落在美人臉’的地步。只是世間美玉,好不好,大家都看得出來,具體有多好,就難說了,何況各人趣味不同,很難有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