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4章
白澤笑了笑,“紙上談兵。”
青嬰不敢質疑主人。
白澤走下台階,開始散步,青嬰跟隨在後,白澤緩緩道:“你是紙上談兵。書院君子們卻未必。天下學問殊途同歸,打仗其實跟治學一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秀才當年執意要讓書院君子賢人,盡量少摻和王朝俗世的廟堂事,別總想着當那不在朝堂的太上皇,但是卻邀請那兵家、墨家修士,為書院詳細講解每一場戰爭的利弊得失、排兵布陣,甚至不惜將兵學列為書院賢人晉陞君子的必考科目,當年此事在文廟惹來不小的非議,被視為‘不重視粹然醇儒的經世濟民之根本,只在外道歧途上下功夫,大謬矣’。後來是亞聖親自點頭,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作蓋棺定論,此事才得以通過推行。”
青嬰知道這些文廟內幕,只是不太上心。知道了又如何,她與主人,連外出一趟,都需要文廟兩位副教主和三位學宮大祭酒一起點頭才行,只要其中任何一人搖頭,都不成。所以當年那趟跨洲遊歷,她確實憋着一肚子火氣。
白澤緩緩而行,“老秀才推崇人性本惡,卻偏要跑去極力嘉獎‘百善孝為先’一語,非要將一個孝字,放在了忠義禮智信在內的諸多文字之前。是不是有些矛盾,讓人費解?”
青嬰有些無奈。這些儒家聖賢的學問事,她其實半點不感興趣。她只好說道:“奴婢確實不解文聖深意。”
白澤自問自答道:“道理很簡單,孝最近人,修齊治平,家國天下,家家戶戶,每天都在與孝字打交道,是人世修行的第一步,每當關起門來,其它文字,便難免或多或少離人遠了些。真正純孝之人,難出大惡之徒,偶有例外,終究是例外。孝字門檻低,不用學而優則仕,為君王解憂排難,不用有太多的心思,對世界不用理解如何透徹,不用談什麼太大的抱負,這一字做得好了......”
白澤轉頭,伸手指向那座只說規模、不抬起眼的雄鎮樓,“屋舍就牢固了,世上家家相親,孝如卯榫,在家中遮風避雨不難了,推開門去,讀書越多,琢磨越多,忠義禮儀就自然而然跟上了。要我說啊,以後哪天門內世道變得親情疏離,夫妻離散無負擔,門外世道人人為己,傻子太少,聰明人太多,那個世道才是真正在往下走,因為世道這個屋舍的細微處,越來越失去黏性了。所以這也是老秀才當年不願首徒崔瀺太早推出“事功學問”的原因所在,不是那頭綉虎的學問不好,而是一個不慎,就會弊端太大,到時候至聖先師、禮聖親自出手補救,都難有成效。父子之間,夫妻之間,若是都要斤斤計較利益得失,那就會比釋道兩家更早進入人心上的末法時代。”
白澤微笑道:“山上山下,身居高位者,不太害怕不孝子弟,卻極其憂心子孫不肖,有些意思。”
白澤突然笑道:“我都硬着頭皮說了你這麼些好話了,你就不能得了便宜不賣乖一回?”
青嬰愕然,不知自家主人為何有此說。
白澤無奈道,“回了。去晚了,不知道要被糟踐成什麼樣子。”
白澤帶着青嬰原路返回那處“書齋”。
青嬰只見屋內一個身穿儒衫的老文士,正背對他們,踮起腳跟,手中拎着一幅尚未打開的捲軸,在那兒比劃牆上位置,看樣子是要懸挂起來,而至聖先師掛像下邊的條案上,已經放上了幾本書籍,青嬰一頭霧水,更是心中大怒,主人清凈修行之地,是什麼人都可以擅自闖入的嗎?!但是讓青嬰最為難的地方,就是能夠悄無聲息闖入此地的人,尤其是讀書人,她肯定招惹不起,主人又脾氣太好,從來不允許她做出任何狐假虎威的舉動。
白澤站在門檻那邊,冷笑道:“老秀才,勸你差不多就可以了。放幾本禁書我可以忍,再多懸一幅你的掛像,就太噁心了。”
聽聞“老秀才”這個稱呼,青嬰立即眼觀鼻鼻觀心,心中憤懣,剎那之間便蕩然無存。
她當年被自家這位白澤老爺撿回家中,就好奇詢問,為何雄鎮樓當中會懸挂那幅至聖先師的掛像。因為她好歹清楚,哪怕是那位為天下制定禮儀規矩的禮聖,都對自己老爺以禮相待,敬稱以“先生”,老爺則至多稱呼對方為“小夫子”。而白澤老爺對於文廟副教主、學宮大祭酒從來沒什麼好臉色,哪怕是亞聖某次大駕光臨,也止步於門檻外。
事實上所謂的這座“鎮白澤”,與其餘八座鎮壓氣運的雄鎮樓截然不同,當真只是擺設而已,鎮白澤那匾額原本都無需懸挂的,只是老爺自己親筆手書,老爺曾經親口說過原因,之所以如此,無非是讓那些學宮書院聖賢們不進門,哪怕有臉來煩他白澤,也沒臉進屋子坐一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