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4章(1/1)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6544章

難怪劉茂方才會說陳先生是在咄咄逼人,還是有點腦子的。

陳平安繞到案後,點頭道:“好字,讓人見字如聞新鶯歌白囀之聲,等三皇子躋身上五境,說不定真有文運引發的異象,有一群白鶯從紙上生髮,振翅高飛,從此自由無拘。”

劉茂搖搖頭,當句玩笑話去聽。上五境,此生休想了。

辛苦修行二十載,依舊只是個觀海境修士。

兩枝雞距筆,專門用來抄寫經書。筆端附近,分別篆刻有“清幽”“明凈”兩個小楷。大泉王朝的雞距筆,久負盛名。

筆架上擱放着一支長鋒筆,銘刻有“百二事集,技甲天下”,一看就是出自製筆大家之手,大概是除了某些善本書籍之外,這間屋子裡邊最值錢的物件了。

陳平安瞥了眼那部黃庭經,忍不住翻了幾頁,好傢夥,玉版紙質地,關鍵是傳承有序,藏書印、花押多達十數枚,幾無留白,是一部南齊國武林殿聚珍版的黃庭經,至於此經本身,在道家內部地位崇高,位列道家洞玄部。有“三千真言、直指金丹”的山上美譽,也被山下的文人雅士和清談名家所推崇。

除了能被練氣士拿來就用的靈器,山下真正值錢的“俗物”,極為講究版刻、紙張的善本孤本書籍,首屈一指,要比字畫瓷器更被修士青睞。許多存世不多的珍本,都是按頁算錢的。不是書香門第,根本無法想象,文字相同的兩頁紙張,為何一張一文不值,一張卻能賣幾十兩銀子。

陳平安說道:“當年初次見到三皇子殿下,差點誤認為是邊騎斥候,如今貴氣依舊,卻更加文雅了。”

劉茂手捧拂塵,安安靜靜站在一旁,由着這位年輕劍仙拐彎抹角言語個沒完沒了。

一旁還有幾張抄滿經文的熟宣紙,陳平安捻紙如翻書,笑問道:“原本是縱有行、橫無列的經文,被三皇子抄寫起來,卻擺兵布陣一般,井然有序,規矩森嚴。這是為何?”

劉茂站在書案一旁,終於忍不住微笑道:“陳劍仙就不要一而再再而三,話裡有話了。陳劍仙又無心山下王朝的權柄,當什麼國師,不必如此揪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黃花觀龍洲道人不放。陳劍仙註定大道高遠,何必與一個金丹都不是的螻蟻,糾纏不清,昔年恩怨,至於如此讓先生如此難以釋懷嗎?何況一個改天換地的大泉,一個連藩王都不是了的劉茂,朝堂,江湖,山上,一無所有,陳劍仙莫不是連一盞青燈,幾卷道經,一個觀海境修士,都容不下?”

見那青衫文士一般的年輕人笑着不說話,劉茂問道:“如今的陳劍仙,不該是神篆峰、金頂觀或是青虎宮的座上賓嗎?就算來了蜃景城,好像怎麼都不該來這黃花觀。我們之間其實沒什麼可敘舊的。難道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劉茂道:“如果是陛下的意思,那就真多慮了。貧道自知是蚍蜉,不去撼大樹,因為無心也無力。大局已定,既然一國太平,世道重歸海晏清平,貧道成了修道之人,更清楚天命不可違的道理。陳劍仙哪怕信不過一位龍洲道人,好歹也應該相信自己的眼光,劉茂從來算不得什麼真正的聰明人,卻不至於蠢到螳臂當車,與浩浩大勢為敵。對吧,陳劍仙?”

陳平安答非所問,好像偏要與此人敘舊,舊事重提緩緩道:“當年在狐兒鎮那邊,三皇子殿下說話,深諳人心,曾有兩問,讓我啞口無言,只能是事後反覆推敲,果真讓我學到不少。就像今夜,殿下的話就說得很講究,螻蟻與蚍蜉呼應,陳劍仙與容不下,形成對比,無力為無心錦上添花,天命是山上事,浩浩大勢是山下理,處處是玄妙,字字有學問。我又學到了。”

這次輪到劉茂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