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7章(1/1)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6647章

落魄山這次沒有邀請春露圃修士。

趁着所有人都喝茶的間隙,陳平安與崔東山快速心聲言語,才知道這位學生這趟中土文廟之行,確實很忙。

崔東山從桐葉洲大泉王朝動身,跨洲遠遊,先是去了趟功德林,見到了先生的先生,祖師老秀才,好得很,在那邊與一個被譽為“天下儒者宗”的董老夫子,還有北俱蘆洲舊魚鳧書院的山長周密,仨臭棋簍子經常下棋。然後崔東山得了祖師爺的授意,先留下了那方藏書印,再得了祖師爺的口信,以及董老兒的一封書信,去禮記學宮找大祭酒。

而茅小冬辭去大隋山崖書院的副山長,進入三大學宮之一的禮記學宮,擔任司業一職,僅次於大祭酒。按照山上好事者以山水官場的算法,學宮司業一職,低於祭酒,卻要略高於七十二書院的山長,賢人君子,再“正人”君子,書院山長,學宮司業,學宮大祭酒,陪祀聖賢,文廟副教主,文廟教主,這就是儒家文廟相對比較按部就班的“官場進階”了。

茅小冬帶着李寶瓶,李槐。還有一撥學宮儒生,一路南下,先後遊歷婆娑洲,雨龍宗,劍氣長城。

如今一行人應該身在劍氣長城了,山水迢迢,所以錯過了這場觀禮。

崔東山與那學宮大祭酒一合計,就以禮記學宮茅司業的名義,舉薦落魄山提升宗門。

崔東山還七彎八拐,找到了一位文廟老聖賢,輩分極高、功德極大的伏勝。於是手中就又多了一封舉薦信,最後加上即將趕赴桐葉洲擔任一座書院山長的周密。山長,司業,陪祀聖賢,三封舉薦信在手,再跑去中土文廟,找到了副教主韓老夫子。最終三位正副教主和三位學宮大祭酒,在文廟聚頭議事,其中有兩人希望“再議”,理由是既然落魄山的山主,按照你崔東山的說法,就“只是元嬰劍修和九境武夫”,提升宗門,於禮不合。

氣得崔東山差點撒潑打滾,結果禮聖現身,只說了句,不用再議了。

那麼自然就是不用再議了。

等到周米粒三個端茶,所有人又都喝過了茶水。

裴錢和曹晴朗已經搬了一條桌椅,擺放在陳平安和長命道友的位置中間,是為提筆記錄譜牒一事而準備,因為長命、米裕和韋文龍在內一大撥譜牒修士,由於陳平安太多年不曾返回家鄉,其實尚未真正記錄在霽色峰祖師堂的山水譜牒,所以今天就要補上,陳平安起身走向那張書案,笑道:“山水譜牒記錄名字一事,按照山上規矩,本該是掌律執筆,我們落魄山,比較小門小戶,先前都沒來得及設置掌律一職,所以今天我先代勞,等到我親自為長命在譜牒上記名,再讓掌律長命坐在這邊。”

雖然裴錢在內三位陳平安嫡傳,敬香之時,所站位置,僅次于山主陳平安,但是落魄山的座椅安置,最為靠近陳平安那張“頭把交椅”的,卻是長命道友,賬房韋文龍,然後才是曹晴朗他們三個。

這就是山上規矩。掌律,財庫賬房,首席供奉,坐這三個位置,祖師堂交椅都會極為靠前。

長命道友站起身,她先與山主作揖拜禮,然後與眾人再作揖致禮。

其實所有離着落魄山比較遠的觀禮之人,都很好奇這位身穿一件雪白長袍、笑容和煦的女子,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能夠脫穎而出,一舉成為落魄山的掌律。

落魄山的掌律祖師,分量到底有多重,在座觀禮之人,哪怕是老龍城女修金粟,像她這樣找了個好師父、又找了個好丈夫,所以始終不太需要理會山上事的人物,一樣心裡有數,很有數。陳平安本來就是一個出了名喜歡講道理的人,而落魄山的掌律祖師,就意味着是落魄山上,唯一一個在名義上“道理”與山主陳平安一樣大、甚至某些關頭還要道理更大的超然存在。

陳平安在那本落魄山譜牒第一頁的“掌律”一欄,寫下“長命”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