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8章(1/1)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8668章

看得出來,雙方關係不錯,還是相互間能開玩笑的那種。

這位正人君子,名顧曠,字群玉。

同樣是文廟儒生,都曾經去過劍氣長城,但是他跟只是在避暑行宮那邊擔任督戰官的王宰不太一樣,因為顧曠除了是儒家弟子,還是一位劍修,所以得以上陣殺敵,跟寧姚、陳三秋這個小山頭混得很熟,多次出城廝殺,並肩作戰,那些被阿良丟到劍氣長城的大驪仿白玉京長劍中,一撥年輕劍修坐地分賬,顧曠憑本事分到了這把名為“浩然氣”的長劍。

疊嶂與陳三秋選擇一起遊歷浩然天下,既沒有跟隨飛升城來到五彩天下,也沒有像晏胖子、董畫符那樣跟隨倒懸山去往青冥天下,陳熙是希望陳三秋能夠在浩然天下這邊安心求學,以陳三秋的那把飛劍的神通,說不定將來可以煉出個本命字。而疊嶂便是奔着顧曠而來,但是因為沒有料到顧曠會擔任五彩天下的記錄官,故而雙方這麼多年,始終未能見面。

顧曠摘下腰間那把“浩然氣”,問道:“這把劍,能不能勞煩隱官交給飛升城,哪怕是歸還大驪宋氏也行,我留着不像話。”

陳平安搖頭道:“我不幫忙跑這個腿,還是群玉兄自己留着吧。欠飛升城的這個人情,哪有這麼容易償還的?至於大驪朝廷的那座仿白玉京,如今已經用不着這把‘浩然氣’長劍了。”

顧曠只得重新懸佩好那把長劍。

如果不出意外,顧曠離開此地後,多半會擔任某座書院的副山長。

當年醇儒陳淳安親自帶隊,領着一撥儒家門生趕赴劍氣長城。

與劉羨陽一起遊歷劍氣長城的那撥儒家子弟,其中有身為醇儒陳氏子弟的賢人陳是,以及婆娑洲山麓書院的君子秦正修。

秦正修與顧曠又是至交好友,如今前者已經身在扶搖洲,跟五溪書院的王宰、天目書院的溫煜差不多,已經擔任一處儒家書院的副山長,由此可見,這些年輕有為的儒家君子,因為在戰事中各自大放光彩,所以在大戰落幕後,都一一走出書齋,憑藉戰功和自身學識,得以身居要職,成為文廟真正的中堅力量。

為陳平安打開那道大門後,一位姓姜的老夫子抖了抖袖子,從裡邊摔出十數人,紛紛站定後,都有些暈頭轉向,這些年被拘押在袖裡乾坤中,各有山水道場,類似書齋,屋子裡除了書就是書,再無別物。

都是當年想要去往嶄新天下避難的桐葉洲人氏,有三位元嬰境修士,七個金身境武夫,兩位遠遊境宗師。

老夫子笑着解釋道:“是禮聖的意思,勞煩隱官帶回他們家鄉。”

陳平安點點頭,“小事一樁,半點不麻煩。”

在陳平安這邊和顏悅色,等到老夫子望向那些犯禁的十二人,可就沒什麼好臉色了,“這些年閉門讀書,翻了不少聖賢書,你們就算是半個讀書人了,我們文廟剛好是個管讀書人的地方,返鄉以後,好好做人,將功補過。”

“如果再落到我手上,呵呵。”

陳平安笑着接話道:“其實他們能夠與姜夫子再次重逢,也挺好的,既然當年未能做到青山養老度危時,那就皓首窮經通文義,歷來只有投筆從戎、棄學修道的勵志典故,少有棄道學文或是棄武治學的先例,萬一被他們做成了,說不定還是一樁美談。”

姜夫子爽朗大笑,咱們讀書人說話就是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