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8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11998章

所以陳平安還是搖搖頭,直接否定道:“宗室,邊軍武將,世族,武功勛貴,修士,江湖,山水神靈。總計七個大條目,被刑部挑選出來、記錄在冊的卻只有九十三人,人數太少了,必須再補。”

“刑部再去一趟人字庫翻檢,就按照地方豪紳、鄉野隱逸等條目去找。馬上着手此事。尤其要注意搜檢、收集在野的士族文人,閉門著書立傳,結社講學的,只要是涉及大驪朝廷朝政和邊軍印象觀感的,嘴上說的,紙上寫的,好話壞話,都別漏掉。”

馬沅眼神古怪,心情複雜至極,敢情國師大人你偷溜進去逛過?不然豈會如此熟稔我刑部諸司內幕,如數家珍?

十餘位正埋頭案牘間、落筆如飛的青年官員,立即站起身,開始按圖索驥,熟門熟路翻檢、抽調出位於不同書架上邊的檔案,與此同時,還有一撥年輕官員負責篩選整理、記錄文字,畢竟是“直達天聽”呈現給御書房小朝會的資料,必須精準無誤,力求用最少的文字,給出最多的內容。

瞧了眼那位年輕隱官的微妙臉色,馬沅鬆了口氣,自家刑部還是很有幾棵好苗子的。

陳平安當然沒有去刑部當那梁上君子,卻也懶得解釋什麼。

只是作為當年獨力完成避暑行宮和躲寒行宮所有資料分門別類、重新歸檔的隱官,這種門道,熟能生巧,一種學問到了極致,萬變不離其宗,只說那些卷宗裡邊夾紙條的數量,就數以萬計。

陳平安說道:“暫歸工部管轄的六艘劍舟立即升空,交予大驪軍方負責,去往邯州。”

“再以兵部文書的形式,通知邱國朝廷,立即撤回兩支擅自起兵叛亂的邊軍。”

“傳令大驪邯、蔚兩州將軍,即刻起開營拔寨,抽調一支精銳輕騎即可。各自在邱國邊境的駐軍地點,帶兵武將可以自行決斷。”

“禮部通牒邯州境內所有山水神靈,全部退回祠廟金身,等待大驪軍方調令。近期膽敢公然犯禁者,悉數轉為淫祠,當場打碎金身。同時,有邱國文武勾連某國的線索或是證據,立即上報大驪刑部,准許破例飛劍傳信至。”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