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范建的劍
戶部的清查工作依然在繼續,隨着戰線的擴大,各部投入人員的增多,終於在那些陳年帳冊之中找到了某些可以拿來利用的蛛絲馬跡。
清查小組的大臣們終於放下心來,姑且不論那些線頭子能揪出戶部多少問題,只要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也算是打破了范尚書領下戶部完美無缺的形象。
第一個問題出在慶曆四年發往滄州的冬襖錢中,數量並不大。
但從這個線往上摸,就像滾雪球一樣,被戶部老官們遮掩在層層掩護之下的缺口,越來越大,逐漸觸目驚心地坦露在調查官員的眼前。
太子及吏部尚書顏行書大喜過望,根本沒有在意胡大學士力求穩妥的要求,命令下屬的官吏深挖死挖,一路由郡至京,將那些繁複的線條由根挖起,漸漸手中掌握的證據已經逼近了京都,也就是說,逼近了戶部那些能夠真正簽字的高級官員身上。
一直在戶部負責接受審查的左右侍郎也開始心驚膽顫起來,這筆冬襖的帳當初也有計劃,也是他們曾經過目的事項,只是怎麼也料不到,區區十萬兩銀子的冬襖後面,又牽扯出來了這麼多東西。
不論是朝廷還是商人們做起帳來,最擅長的就是將大的缺口粉碎成無數小的紙屑,再撒入龐大的項目之中,如鹽入狂雪,如水入洪河,消失不見。
誰也沒有想到,冬襖那些撒下去的負擔卻沒有做到位,反而是露出了馬腳。
左右侍郎滿臉鐵青地在戶部衙門陪了一夜,當天下值的時候,便準備不畏議論。也要去尚書府上尋個主意。不料太子冷冷發了話,此事未查清之前,請戶部官員不要擅離,同時也調了監察院和幾名親信盯住了這兩位侍郎。
范建入仕以來,一直在戶部做事,不論是新政前後戶部的名稱如何變化,也不論朝廷里的人事格局如何變化,他卻是從小小的詹事一直做了起來。九年前就已經是戶部的左侍郎,其時戶部尚書年老病休在家,陛下恩寵范建,又不便越級提拔,便硬生生讓那位病老尚書佔住位置,不讓別地勢力安排人手進來,從而方便范建以侍郎之職統領整個戶部。
時間一晃,已是九年過去。這九年之中,慶國皇帝對范府無比恩寵,而范建也是用這九年的時間,將整座戶部打理成了一個鐵板似的利益集團。
很悄無聲息,不怎麼招搖的利息集團。
所以當清查戶部開始的時候。戶部所有的官員們雙眼都在往上看,看着他們的那位尚書大人,知道只要尚書大人不倒,自己這些人也就不會出什麼事。
而今天。戶部似乎陷入了危險之中,左右侍郎卻無法進入范府,一時間,戶部官員人心惶惶,好生不安。
左右侍郎來不得,但范建在戶部經營日久,像這兩天緊張的局勢全然了解掌握於胸,當天晚上就知道太子爺與清查地大人們已經在戶部找到了致命的武器&ash;&ash;北邊軍士的冬襖。
“這一點動不了我。”范建坐在書房裡喝着酸漿子。眯着眼睛說道:“不論是誰去滄州巡視,那些將士身上穿的襖子都是上等品,本官再不濟,也不至於在戌邊將士的苦寒上面做文章。”
今天,他不是在對畫像說話,坐在他對面的是個活人,范府門下清客,一向深得范建賞識的鄭拓先生。
當年范閑在京都府大打黑拳官司時。主理那事的正是鄭拓先生。此人以往也是戶部地老官,因為做事得力。所以范建乾脆讓他出了戶部,用清客這個比較方便的身份跟着自己做事。
鄭拓想了想後,皺眉說道:“當年那批冬襖非止不是殘次品,反而做工極其小心,用的料子也極為講究,棉花當然是用的內庫三大坊的,棉布也是用地內庫一級出產,而一些別的配件甚至是破格調用的東夷城貨物,這一點朝廷說不出大人半點不是……不過……”
他欲言又止。
范建笑了笑,說道:“你跟了我這麼多年,應該知道我做事謹慎,不過分析事情來,是不憚於從最壞的角度去考慮。”
鄭振苦笑說道:“不過那批冬襖用料不錯,所以後來戶部商價地時候,也是定的頗高,從國庫里調銀……似乎多了些。”
“說直接一點吧。”
“是,老爺。”鄭拓說道:“戶部從那批冬襖里截了不少銀子下來,後來全填到別的地方去了。”
“不錯。”范建面無表情說道:“這批冬襖確實截了些銀子,那些因為當月的京官俸祿都快發不出來,陛下並不知道這個情況,我又不忍心讓此事煩着陛下,內庫那時的拔銀又沒到,又要準備第二年西征軍的犒賞,部里不得已才在這批冬襖里截了些銀子。”
他揮揮手,笑着說道:“不過這筆銀子的數目並不大,填別的地方也沒有填滿。”
“是啊大人。”鄭拓滿臉憂慮說道:“冬襖只是一端,此次朝廷清查部里,像這樣地事情總會越查越多,而這些調銀填虧空的事情往京里一攏,只怕……最終會指向部里最後調往江南的那批銀子。”
范建嘆息着,搖頭說道:“沒有辦法,其實這次往江南調銀,主要就是為了內庫開標一事。這和安之倒沒有多大關係,只是本官身為戶部尚書,也是想內庫的收益能更好一些,朝廷如果不拿錢去和明家對沖,明家怎麼捨得出這麼多銀子?”
他低下頭,輕聲說道:“其實這批銀子調動的事情,最開始的時候。我就入宮和陛下說過。”
書房裡死一般的沉默,鄭拓瞠目結舌,半晌說出不話來,如今清查戶部的借口就是戶部暗調國帑往江南謀利,哪裡知道,這次大批銀兩地調動……竟是宮中知道地!
他好不容易平靜下來,才皺眉說道:“老爺,既是陛下默允的事情。乾脆挑明了吧。”
范建很堅決地搖搖頭:“陛下有他地為難之處……朝廷去陰害江南富商明家,這事情傳出去了,名聲太難看,只是如今朝野上下都在猜測那件事情,陛下總是迫不得已要查一查。”
他嘆息着說道:“既然如此,怎能挑明?”
“那怎麼辦?”鄭拓驚駭說道,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本來就是皇帝陛下主持的事情。難道只是為了平息物議,范尚書不要被迫做這個替罪羊。
范建面色平靜說道:“身為臣子,當然要替聖上分憂,戶部此次調銀動作太大,終究是遮掩不過去。如果到最後部里終究還是被查了出來,不得已,本官也只好替陛下站出來了結了此事。”
朝廷對付明家,用的手段甚是不光彩。而且明家的背後隱隱然有無數朝官做為靠山,為了慶國朝廷的穩定着想,這種手段由陛下默允地具體事宜當然不可能宣諸於朝。
鄭拓面現感動與悲傷,心想范尚書果然是一位純忠之臣,在這樣的風口浪尖,想的還是維護陛下的顏面與朝廷的利益。
“大人,辭官吧。”鄭拓沉痛說道:“已經這個時候了,沒有必要再硬撐着下去了。”
范建搖了搖頭。意興索然。
鄭拓再次痛苦勸說道:“我知道您並不是一個戀棧富貴之人,看當前局勢,陛下心中早做了您辭官,便停止調查戶部一事的打算。只要您辭了尚書一職,也算是對調國帑一事做個了斷。想必二皇子與長公主那邊也不可能再窮追猛打,胡大學士與舒大學士也會替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