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殿前歡 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年孤獨(2/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他知道王十三郎是范閑的人,但一直不清楚范閑為什麼這樣做,直到皇帝此時點明,心中不禁湧起無限複雜的情緒,他不知道自己與長公主間地私事是被范閑一手戮破。在心裡反覆咂摸着,又聯想到事敗之初,范閑準備着手讓自己逃離皇宮,一時不由怔了。

皇帝微眯雙眼說道:“安之是個真人,與你一般,偶爾也有真性情。”

“我不如他。”沉默半晌後,太子長嘆一口氣,然後他站起身來。極其認真地對皇帝叩了一個頭,肅然說道:“父親,孩兒心中對你一直有怨氣,今日能聆父皇訓示,心頭也好過許多……只是孩兒臨去前有一句話……家裡人已經死的夠多了,還請父親日後對活着的這些人寬仁些。”

寬仁,意思自然是說皇帝以往地手段太過刻厲,皇帝的臉色頓時變得冷峻起來。但聽到臨去前這三個字,不知為何,皇帝沒有動怒,反而是用一種極其複雜的眼神看着李承乾,緩緩開口說道:“朕應允你。”

一陣初秋的夜風。從皇城的北邊灌入,沿着宮內地行廊花園靜水呼嘯而過,憑添幾分愁意。

“活下來吧,朕……可以當作某些事情沒有發生過。”皇帝開口。說了一句讓李承乾無比意外地話。

李承乾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慘笑,他知道自己地父親是什麼樣的人,皇帝首重看心,自己既然叛過一次,那麼再也無法獲得對方的信任,更何況自己與姑母之間的事,已然戮中對方的逆鱗,雖然為何這是一片逆鱗。始終無人知曉。

一生的幽禁,李承乾不會接手,身為李家的男子,殺死自己的勇氣總是有地,他的目光冷靜起來,看着皇帝輕聲說道:“此時再來說這樣的話,有什麼意義呢?”

“先前問過,史書上究竟會怎樣記載這一段。”

“如今我們是謀叛的亂臣逆子。人人得而誅之。與外敵勾結,穢亂宮廷……您是光彩奪目的一代君王。您什麼事都沒有做錯,什麼錯都是別人地。”

皇帝的臉色已經回復了平靜,安靜地聽着李承乾這些語氣漠然,而聲聲入骨的話語。

“但您似乎忘了一點,不管史書上如何塗抹,但總要記得,在慶曆七年初秋的這個月里,京都死了多少人,李家死了位祖母,死了位皇後,死了位長公主,死了一位太子,一位皇子。”

李承乾嘆了口氣,第一次用一種平等,甚至凌於其上地目光望着自己不可戰勝的父皇,說道:“您將是史書上的千古一帝,而您的身邊,則是如此的乾淨,乾淨的一個人都沒有,難道不會孤獨嗎?”

皇帝冷漠地看着他,沒有說什麼,唇角微帶輕笑,似乎是在表示,凌於九天之上的神祇,又怎會在意雲頂上的寂寞與人間地熱鬧。

然後他站起身來,走出了東宮門口,在宮門處時心頭微微一動,從袖中取出一封信來,這封信是二皇子的遺書,先前由宮典交給他。

皇帝取出那張薄薄的信紙,看看自己的二兒子在臨死之際,究竟想告訴自己什麼。

信紙上是兩行無比潦草的字,筆墨帶枯絲,顯見是倉促而成,然而轉折有力,如刀劍直刺紙背,滿是憤怒不甘之意。

慶帝拋向朝廷里的第一塊磨刀石,三皇子李承澤,在最後的遺書里對自己那位高高在上的父皇吶喊着與太子相近地意思,只是用字卻更加刺骨,更加尖刻,尤其是最後處地那四個字。

“鰥!寡!孤!獨!”

老而無妻是為鰥,君臨天下無一人親近是為寡,喪母獨存是為孤,老而無子……是為獨!

大東山延綿京都一役,慶國皇帝連破天下兩位大宗師,誘出清除皇室內與軍中的不安份因子,挑出朝廷中地陰賊,一舉奠定了日後統一天下的偉大功業,這構織了數十年的大局面一朝成為現實,毫無疑問是慶帝此生最光彩的時光。

然而,皇後死了,當年的那個女人早就死了,太後死了,陪了皇帝二十年,為他付出了青春年華的長公主也死了,太子死了,二皇子死了。所有的人都死了。

只剩下了皇帝孤伶伶的一個,孤家寡人一個。

慶帝冷漠地看着這封信,手指微顫,信紙簌簌然化成一堆白色的粉末,從他的指間滑落,被東宮門口地秋風一吹,四處卷散,有如一場凄清的雪。

他的眸子里閃過一絲隱痛。眉頭皺的極緊,兩個兒子臨死前的話語,深深地刺入這位君王的心裡,中年人鬢上的白髮愈發地深了,眼光漸漸有些黯淡,眼角似乎有抹濕意,然而他的身軀還是那樣挺拔,堅強地紋絲不動。

東宮的門再次緊緊關閉起來。沒有人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但所有人都知道,廢太子李承乾最後的時光必然將在這座冷清的宮殿中度過,只是不知何時,皇宮的鐘聲再次響起。或者是不屑響起,只是冷漠無情地看着他的死亡。

皇帝驅散了所有的下人,只留下范閑一個相陪,沉默地向著深夜的後宮深處行去。一路經過辰廊,經過冷宮,經過那些蔓蔓荒草,再次來到許久沒有人到來地小樓前方。

父子二人沒有登樓,沒有去看那樓中的畫像。皇帝只是默然看了那方小樓數眼,然而便毅然決然地轉身而走,沿着秋草之徑,往無人處去。

范閑沉默地跟在他的身後三步處。內心深處一片沉重,不需要偽飾,是實實在在的沉重。隱隱約約,他能猜測到皇帝陛下此時的心情,接連這麼多親人死去,雖然這些親人是他必須除掉地敵人……可是血肉之情,沒有人能夠擺脫。

陛下宛若天神,可依然是凡間一人。太上方能忘情。可若真是太上,何必在這世俗內掙扎奮鬥?

接連的死亡。讓范閑的心情都壓抑起來,更何況是皇帝,再怎麼說,這位面容有些疲憊的中年人,他終究是一位父親,一位兄長,一位丈夫,一位兒子。

二人站在沒膝地荒草之中,保持着默契的沉默,看着夜裡幽靜的皇宮。皇帝沒有開口說話,范閑自然更加不敢開口,只是謹慎地注意着他側面的表情。

皇帝沉默許久,始終沒有開口,他此時心裡有很多話想對人說,但是范閑只是他的兒子。

“回宮吧。”

“是。”

范閑應了聲,面色沉重,皇帝回頭恰好看到了這絲神情,心內微微一黯,對這個兒子的感覺愈發地好了起來,加上太子先前說過的話語,不禁讓皇帝再次陷入了沉思。

沉思不過片刻,皇帝有些無力地揮了揮手,說道:“若身子還是不舒服,入宮來問朕。”

范閑心頭一驚,知道這句話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正想說些什麼地時候,發現皇帝已經轉身離開。

回到御書房,吃了些夜宵,皇帝便有些疲憊了,范閑欲出宮,卻被皇帝止住,似乎他此時極需要有個人陪伴。

又過一陣,姚太監進來輕聲說了句什麼,皇帝點點頭,讓范閑自行回府休息,明日再入宮議事。范閑領命而出,卻在御書房的門外長廊上,聽到一陣極其熟悉的聲音,那是輪椅在地面上滾動的聲音。

他知道陛下在後面看着自己,於御書房的昏暗燈光里,他面露溫和之意,對着輪椅上的那位老人深深一拜,說道:“您來了。”

陳萍萍終於回到了京都,回到了皇宮,回到了皇帝陛下的身邊,就在皇帝陛下最孤獨,最需要人的時候。

御書房內一片安靜,皇帝看着自己最忠誠地臣子,最知心地友人,最可靠的戰友,閉着雙眼說道:“朕……把這些兒子逼地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