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杉虎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意興索然的笑意,“南慶裝備軍力遠在我方之上,若……燕小乙還活着,五日之前,他便會下令舍了另兩處缺口,合圍滄州,生生吞了我這四萬大軍,然而眼下地北大營,又有誰敢下這個冒險地軍令?”
“燕小乙死了,來了個史飛,那位史將軍雖然不及燕大都督,但也是個厲害角色,偏生南慶皇帝不放心自己身邊。把他調到了京都守備師。”上杉虎冷笑道:“當年北大營參合進了謀反一事,慶帝多有忌憚,眼下這些北大營的將領,哪裡還有當年在燕小乙手下地兇悍氣焰?”
“這些年南慶看似在積蓄着國力,準備着入侵我大齊,然而實則卻是在自損着國力,尤其是在北大營這處……慶帝是個了不起的人物,然而他手底下這些了不起的人物。卻一個接着一個地死去。”上杉虎嘆息了一聲,似乎是覺得有些乏味,說道:“既然如此,我這十萬大軍進去走一遭,誰又能攔下我來?”
“保守,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也是他們最差的選擇,也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只是那位聰明的滄州守將。只怕也壓制不了太久北大營反攻的慾望。”
“所以就在兩天之後。”
上杉虎說完這句話,便出了屋子,留下了面面相覷的將領們。屋外風雪已起,雪花並不大,有些碎碎地令人厭煩。上杉虎微眯着眼睛,看着城內忙碌的軍士和後勤官員,臉上浮現出了一絲很複雜地情緒,他想到了上京城裡的那位皇帝陛下。想到了上次陛下急宣自己入宮,命令自己不惜代價出兵,也要幫助東夷城穩下來的旨意。
鋒指北大營,卻是要吸引燕京城那路邊軍來援,幫助東夷城暫緩壓力。上杉虎的眼眸里閃過一道寒意,心想即便南方的那位權貴真的要與慶帝翻臉,可是自己北齊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真的划算嗎?
不論划不划算。北齊這次軍事行動終究是要付出代價地,正如上杉虎所分析的那樣,到了戰事開啟的第六日,南慶軍方終於做出了極為強悍的反應,北大營兩路精兵呈蟹鉗之勢,向著滄州城撲了過來,而另外兩座軍營則是全軍齊出,冒着天上灑落的微雪。向著北齊初入國境地另兩路大軍衝殺了過去。
只是一日。便有三處烽火燃起,大陸中北部的荒原之上。頓時變成了殺場,騎兵在衝鋒着,弓弦在彈動着,箭矢橫飛於天,鐵槍穿刺於野,鮮血迸流,火焰處處,屍首仆於污血之中,殺聲直衝天上烏雲。
沉默了數年的這片土地,終於因為北齊軍方的悍然進攻而熱鬧了起來,一共糾結了十幾萬條生命地沙場,就在這一刻拉開了幕布,轟轟烈烈地殺在了一處。
然而這幕布很快便被上杉虎重新拉上了。
身上沒有一絲血跡的滄州守將,在親兵大隊的護衛下走出城池,冷眼旁觀着下屬們在打掃戰場,看着那些深深插入在枯樹之中的箭枝,聽着那些不時響起的傷員慘嚎之聲,他的臉上沒有絲毫動容之色。身為軍人,替陛下做戰是理所應當之事,只是他的心裡總有一抹寒意,那抹寒意怎樣也揮之不去,哪怕是這一場慘勝後的喜悅也無法沖淡。
慶軍北大營那兩路援軍經過一夜地強行軍,終於在滄州城外與本部守軍形成了合圍之勢,然而並未等他們來得及休息片刻,他們便赫然發現,北齊的軍隊似乎有離陣的徵兆。
慶軍威武,怎麼可能讓敵人來國境之內晃了一晃便這樣施施然地離開,一場準備的並不充分的衝鋒就這樣開始了,也幸虧北大營邊兵連年征戰,慶國軍事力量極為強大,所以這樣匆忙的進攻,竟也保持了極為強悍的衝擊力。
然而上杉虎一手調教出來的北齊精銳又豈是善與之輩,一場大戰之後,北齊軍方在扔下一千多具屍首之後,依舊將陣形保持地極為完好,用一種令人難以想像地速度,脫離了正面戰場,極為強悍地拋下幾營棄子,沒有給南慶邊軍任何追擊的機會。
這一場戰役,不,應該說是莫名其妙地戰鬥就此結束,南慶握有地利以及本來便有的優勢,自然取得了勝利,只不過這場勝利並沒有取得預計當中的戰果。
北齊人跑的太快了。
看着那些被剿獲的輜重與糧草,滄州守將的眼睛眯了起來,感到了一絲寒冷,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看到北齊人的攻城器械,就算是做圈套,對方也不至於一個雲梯都不帶着。
原來對方從一開始地時候。就只是準備打一仗就跑,他們什麼難以承帶的輜重都沒有帶,全軍輕裝上陣,難怪最後一觸即走卻不潰,跑的像免子一樣。
他們為什麼要跑?這名滄州方面的最高將領再一次陷入沉思之中,他知道自己不是上杉虎的對手,可如果能夠真正了解上杉虎的想法,那麼有的放矢。也不至於像眼前這樣打了勝仗,卻依然在害怕。
第二日,另外的兩個戰場上也傳來了令人震驚地戰報,那兩路北齊精銳入境並不深遠,當滄州城外南慶軍方進行合圍一擊的同時,北大營其餘的軍力也同時出進,殺向了邊境之處的敵方軍營……然而那兩路北齊精銳,竟是跑的更快!
所有的北大營將領們都警惕了起來。他們不知道北齊那位名將到底在打怎樣的算盤,於是他們強行約束着部下,沒有讓南慶的鐵騎藉著反擊地勢頭,殺入北齊的國境之中。
第三日,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從滄州城下脫圍而走的四萬北齊精銳部隊,在退回北齊境內的途走,異常奇妙地向東穿插,進入了東夷城宋國境內。佔據了宋國邊境上地一座州城。
據說宋國州城上的部隊沒有進行絲毫抵抗,而東夷城方面也有任何反應,就此讓那四萬精兵入了州城。
這座州城看似不起眼,跡近荒廢,以往也沒有任何勢力注意到此處,然而如今上杉虎領兵進駐,地圖上多了一個大大的紅點,南慶軍方睜眼一看。赫然發現這座州城恰好鍥在了北大營與燕京城範圍的正中,就像一根魚刺般,刺地南慶所有軍人都極為不舒服!
難道這就是上杉虎的真實意圖?
滄州一戰,北齊敗,南慶勝,看似如此,然而這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難道就這樣結束了?
就這樣又過了十數日。監察院四處與軍方情報系統同時向北大營的各處將領傳來情報。北齊十萬大軍撤入國境之後,並未退後整休。而是就在原地開始駐營,並且北齊廣闊的國境深處,開始源源不斷地向著南方輸送各種補給。
風雨欲來,這很明顯是一場決定性大戰的前兆,再加上上杉虎奪取的那座不起眼的州城,南慶軍方頓時警惕了起來,來不及等京都方面地旨意到達,已經開始做起了迎接真正大戰的準備。
大戰或許在明春?
燕京城裡那位王志昆大帥也被迫將注意力從牛頭山方向收了回來,投注到了橫在自己頭頂上的那四萬名北齊軍隊,他皺極了眉頭,心裡極為憤怒,他怎麼也想不到,范閑所利用的變數,竟然是和北齊人勾結!
緊接着京都的旨意到了,傳至燕京城和北大營各位高級將領的手中,慶國皇帝陛下究竟在旨意里說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但自從那道旨意之後,慶國北方的軍事力量開始休整,開始蟄伏,開始平靜。
再緊接着,東夷城城主雲之瀾通書天下,對於北齊人的悍然進犯表達了最強烈地抗議和憤怒,言明東夷城必將站在慶國偉大皇帝陛下地身邊,對於一切入侵者,都將投予最猛烈地毀滅性打擊。
東夷城內最令人恐怖的劍廬十三子忽然間消聲匿跡,不知道去了哪裡,得到消息,那座州城內上杉虎帥營地防衛力量馬上加緊了許多。
就在大陸中北方亂局漸起的時候,北齊皇宮裡卻是一片安寧,備受陛下寵愛的理貴妃看着榻上懶洋洋的皇帝陛下,咬唇輕聲說道:“東夷城算是替范閑保下來了,陛下付出了這麼多代價,真不知道他該拿什麼來謝你。”
“謝朕?”北齊皇帝冷笑一聲,輕輕地揉了揉肚子,說道:“那個滿肚子壞水,卻總以聖人自居的無恥之徒,只怕會在府里大罵朕輕啟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