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228章

李來喜聞言再喜,豈料又聽到趙生說道:“釀酒浪費糧食,可我知道我們靠北的地方有黍、稷,產量還可以哦。”

聽趙生這麼說,李來喜知道盧家和鮮卑來往密切,常常從他們那裡運送黍稷前來,可惜李家對這些門道不詳。

“駙馬爺,你說的這些盧家有門道,可惜我們不熟鮮卑的規矩。”

“這個不難,找燕州的燕王即可。”

其實趙生也知道燕州那邊有人搞着黍稷食物,只是定州這邊粟和麥比較多,所以趙生採用比較難吃的粟作為釀酒材料。

儘管如此,粟米是主糧,趙生不敢浪費。

李來喜得知需要的東西,承諾自己派人前去鮮卑那邊,購買黍稷食物。

其實鮮卑族也是游牧民族,後來被東征軍的擠壓,羅剎國的人退到這邊,一下子展開了草原大戰。

畢竟按照後世人種分配,羅剎屬於歐洲人,而鮮卑屬於北亞人口,語言和風俗差異化太大。

原先北涼地區都有鮮卑民族,以前拓跋、宇文、慕容、段氏都是鮮卑族人口。

後來空間壓縮,匈奴北上,鮮卑跑到東北一帶生存。

大周朝時期,鮮卑人已經在東北地區開始農耕,放牧只是一小部分,他們已經習慣了從進攻,學會了防禦型。

此時在鮮卑有三大部落,分別由段譽、慕容白和宇文化,三個少主把持着這個民族的命脈。

話說出局的盧家不僅在這次修路中沒有得到好處,反而丟掉了以後和定州的生意往來。

盧家這時才想起盧毅候很久沒有和家裡聯繫,便派出家裡的管家前去聯絡。

“馬團長,山下來了十幾個人,朝着我們這裡來。”

“看清楚是什麼人嗎?”

“一個年齡大的長者,帶着十幾個年輕的後生。”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