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我早已入道,不問紅塵中事,惟有齊國是我一生所求。”臨沂公主道,“惟願齊國,國祚永昌。”

李康看着臨沂公主,“公主的道心,在國在民,李康亦是佩服。”

“彭城王出京來此攔路,總不至於只是為了答謝與道別。”臨沂公主又道。

李康於是將蕭懷玉拉到河畔單獨問話,“我聽聞昨日平陽公主去了廷尉大獄?”

“是。”蕭懷玉抬頭,“按道理,平陽公主是大王的親妹妹,可為何…”

李康嘆了一口氣,“她是因為我,才去的獄中,平陽公主自小就爭強好勝,我與她的過節,已經積怨頗深。”

蕭懷玉挑眉,“一個是公主,一個是王,都是身份尊重的人,為何要爭我一個卑賤之人呢?”

“平陽一向孤傲,前往牢獄,確實是我未能預料的。”李康道,“不過,對於我而言,你我一同浴血,早已是好友,所以我今日來是來提醒你的。”

“好友…”蕭懷玉呆愣在原地,在鄉野長大的她,似乎還沒有過真正的朋友,自弟、妹出生,她既要下地幹活,同時還要幫忙照看。

以彭城王的身份說出這樣的話,實在是讓她難以相信。

“軍中的將士都說彭城王是楚國最有才華最為出眾的皇子,亦有可能成為楚國的下一任君王,懷玉雖是粗鄙之人,但也懂尊卑與君臣。”蕭懷玉拒絕了彭城王的好意,“懷玉是楚國的臣子,也是楚國的將士,今後大王若是需要,懷玉願為王而戰。”

聽到蕭懷玉的話,李康也沒有強求交友,他朝跟隨自己一同而來的侍從招了招手,“過來。”

“大王。”侍從端着一副略微沉重的鐵制盔甲。

鐵甲在當朝乃貴重之物,也是官府禁物,尋常百姓不可着,且不可私制,更不可藏甲,李康將其相贈,“皮甲易破,換這鐵甲吧,能防刀劍。”

昨日還在冰冷的獄中煎熬,而今日的遭遇,卻讓蕭懷玉受寵若驚,於是推辭道:“這太貴重了,無功不受祿。”

李康於是解釋道:“算是上次你救我的報答,戰場之上刀劍無眼,防護不可不重視,這副甲雖算不上精品,卻也能防刀劍,你要活下來,寡人的幕府,還等着你入內呢。”

蕭懷玉聽懂了彭城王之意,看着嶄新的鐵甲,想到自己身上的甲經過戰爭後已經有破損,於是便接下,“多謝大王。”

“這個臨沂公主並非等閑之輩。”李康小聲提醒道,“你跟着她,需加倍當心。”

作者有話說:

鵲尾冠又稱長冠、劉氏冠,是漢高祖劉邦所創,屬於貴族衣冠,爵位不夠是不能戴的。

某些時代太散了,所以服冠基本採用漢制,看到一些比較符合的會在圍脖分享出來,方便參考~

蕭懷玉出身農家,只會點簡單的心計,比如知道齊國公主會路過那裡,通過救公主拿到一個人情來保命這種,真要玩心機,她不太行(她要是有臨沂這種軍師,哈哈哈,就很無敵了)

第24章 臨沂公主的拉攏

“駕!”

答謝過後,蕭懷玉重新跨上馬背,楚國護送的隊伍再次啟程向前。

馬車內,臨沂公主將車簾捲起,“你家大王是讓你來提防我的,並且,你們楚國,有人想要殺我。”

“懷玉不明白,公主說的意思。”蕭懷玉側頭道。

“君子總喜歡用仁德來獲取人心,千百年來都是如此。”臨沂公主道,“就像君王所用王道,亦是此。”

“但實際上,”臨沂公主看着蕭懷玉,“不管是王道還是霸道,都是為己,而非真正為人,可世人就是如此,先談己,再談人。”

臨沂公主的話,蕭懷玉連半句都沒有聽懂,“什麼是王道,什麼又是霸道?”她問道。

“仁民而愛物,謂之王道,以武制人,謂之霸道,這是孟子提出的。”臨沂公主回道。

“孟子又是誰?”蕭懷玉不知孟子,於是又問道,“很厲害的人嗎。”

“…”臨沂公主默然不語,但最後還是開口回答了蕭懷玉,“是一個早已作古的學者。”

“噢。”蕭懷玉表現的很是無所謂,“不就是個死人嗎。”

本想與之講道理的臨沂公主,在一番對話下來便放棄了,對於這種大字不識的粗人,或許用更直觀與更實際的東西要更好。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