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畢竟北境諸州乃是楚國北邊的屏障,為防燕國使詐,以及西域諸胡,不能將兵馬全部調走。”丞相范離提醒道,“應要留下一些,作防守之用。”

丞相的建議,得到了群臣一致認可,楚皇一向拿不定主意,對於戰事又不敢拖沓安排,於是便應道:“便按相國所言,調兵前往東境,留下一些繼續鎮守北方。”

“陛下聖明。”

第32章 三國之戰

&ash;&ash;齊國&ash;&ash;

對於楚國拒絕齊國的和談,齊國是極其惱怒的,並且齊國皇子死在了楚國,而出使的臨沂公主也在楚國幾番遇刺,這幾件事加在一起,楚國都沒有任何錶示,反而在戲耍齊國,齊國將此視為恥辱。

朝野上下響起了一片伐楚之聲,齊國的邊境,大將軍宋成遠也已經做好了交戰的準備。

“據探子來報,楚國為抗衡我大齊,將北境兵馬調往了安州,而燕國也再次集結大軍欲攻我大齊西北邊境。”

“楚國曆經災荒,其軍力並不為懼,但是燕國,慕容恆素有虎君之稱,燕軍也強悍無比,齊國若同時對付兩國,分兵作戰,恐勝算難料。”

“況且如今將要入冬,我齊國將士畏寒而耐熱,與燕國恰恰相反。”

“燕國雖強橫,但卻無國用支撐,漠北又有柔然,因而每次出征,必會速戰速決。”

“只要北邊能夠拖延住,將楚國東境奪下,那麼荊楚之地遲早都是齊國的。”

“說得那麼容易。”齊國大司徒插話道,“大軍兩路開拔,齊國的度支也要成倍增長,況且先前對楚之戰,齊國已有損耗,這些年所累積的歲計幾乎全都用在了軍事之上,已無法支撐長久的戰爭了。”

“這一仗,朕是一定要打的。”齊帝放出話道,“齊國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讓,而楚國卻幾次欺齊,若連這都可以忍讓,那麼我齊國今後還如何在九州立威,如何一統?”

“朕今日召集你們,是來商討出兵策略的,不是來出難題的。”齊帝又冷冷道。

“攻打楚國之事,交給大將軍,應該不會出差錯,只是這燕國。”大司馬侯毅說道,“燕國素來是塊難啃的硬骨頭,燕人的血性不容小覷,大齊能取燕國六郡,還是在前燕君晚年昏聵之時。”

“此次楚國與燕國同盟,楚國放棄北境防守而調兵增援東境,勢必拚死抵抗,而燕國趁機南下,必然是想奪回六郡。”

“如今要想的是,既要守住燕國的進攻,同時又能拿下楚國在東境的屏障,為西出做籌備。”

“燕國雖然強悍,但對其只需防守。”

“可是這次燕國攻齊,是燕軍慕容恆親自領兵,君王親征,燕軍士氣必定大漲,不得不防。”

諸位臣議論紛紛,卻始終沒有一個好的決策。

“這麼多人,還想不出一個好的對策?”齊帝有些不耐煩的問道。

大司馬侯毅趁機向齊帝奏道:“陛下,臨沂公主曾代齊出使過燕國,對燕國有所了解,在軍政之上,公主曾求學於東海學宮。”

齊帝嘆了一口氣,卻還是揮手道:“此事,大司馬你去辦吧。”

“喏。”

※ ※ ※ ※ ※ ----

&ash;&ash;建康城&ddot;方山&ash;&ash;

大司馬侯毅帶着護衛來到了方山,上山的路上,香客們,尤其是女子,無不對其評頭論足。

“如此年輕,就已是王侯了。”

“人也長得俊郎,不知是婚配否。”

貴族與百姓服冠有異,所以百姓們能從穿着來辨認身份與尊卑。

侯毅出身顯貴,身長七尺,少時便立下功勛,受到不少勛貴之女的青睞,然而至而立之年,都未曾娶妻,齊帝也曾詢問過,並想要為之賜婚,但都被他拒絕了。

“侯施主,師兄已在後山等待多時。”出門來迎接侯毅的是個小道童。

“公主她知道我要來?”侯毅詫異道。

小道童沒有回話,只是將他引入山門,“施主請跟我來。”

後山之路,曲徑通幽,山間溝谷有潺潺流水,菖蒲破石而生,竹柏交錯。

“師兄。”小道童輕輕喚道。

“好了,辛苦你了。”臨沂公主道。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