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楚皇懦弱,而對齊國有危險的繼任者,只有彭城王一人,其他諸王,就算全都死光了,又有何用。”齊帝說道。

“齊國越是指控彭城王,楚國的朝堂就會想盡辦法保下,並向楚皇說出各種利弊,當一個勢微又有疑心的帝王,感受到兒子受人擁戴,自己的地位恐將受到威脅,又會如何呢?”臨沂公主問道父親。

“因為一個不喜歡且忌憚的皇子,楚皇被迫捨棄另外一個兒子,那麼他的忌憚之心只會更重。”臨沂公主繼續說道,“楚國皇子的死,是一個開端,他會讓楚國徹底陷入內亂,齊國要藉此機會圖強。”

※ ※ ※ ※ ※ ※ ※ ※ ----

&ash;&ash;楚國&ddot;章華宮&ash;&ash;

“齊國正使死在楚國,副使逃脫回到齊國,一口咬定是彭城王所為。”琦玉跟在平陽公主的身後,將近日得來的消息一一敘述,“朝中的大臣都在力保彭城王,陛下便派人暫時圍了彭城王的府邸,並將其軟禁了起來。”

“我說呢,那日擊鞠怎麼看着不對勁,與蕭懷玉同批次的那個校尉,並不是簡單之人。”平陽公主走到鞦韆旁坐下。

“他是南陽王友,這段時間一直陪在南陽王李隆身側,公主是懷疑李隆所為?”琦玉問道。

“李隆沒有這個膽量,也沒有這般精明的頭腦,但是卻有着野心。”平陽公主道,“各國之間只是表面上的平靜,齊國當然會藉助此事,攪亂楚國的內政,大臣們不可能交出彭城王,即便就算真兇是他,也會拿其他人頂罪,更何況,李康根本就不會做出這種愚蠢之事。”

“不過也好。”平陽公主又道,“不管是否聰慧,是否得寵,在我眼裡,都是阻礙。”

“公主。”一名宦官急匆匆的踏入庭院,叉手道:“前往調查案件的御史與廷尉將消息傳回了,是秘密傳回的。”

宦官的消息來自於宮中的眼線,他走近一步,“在齊國官員身上發現了一封與楚國官員來往的書信,那名官員是楚國皇子的屬官,湘東王長史。”

平陽公主被這一消息驚住,“為何是湘東王李符?”

琦玉與宦官紛紛搖頭,宦官便分析道:“對李隆最有威脅的,應該是李康才對,齊國延平侯的指控,是因刺客口中的話,為何搜出來的證據卻不一樣。”

平陽公主靠在木靠上,似乎明白了什麼,“若是證據與指控吻合,便會加重疑點,楚國的貴族皆豢養死士,行事自有規矩,這樣的暴露太過於刻意了。”

“可是李符沒有理由這般做。”琦玉疑惑道,“栽贓李符,豈不是太明顯了。”

“李符是沒有刺殺齊使的理由。”平陽公主道,“可是他卻有栽贓彭城王之理,諸王奪嫡,已非秘事,宗法之下,李符作為長子,只要除去了最有聲望的皇子,便能順理成章的獲得群臣的擁戴。”

“好生高明。”琦玉與宦官紛紛驚嘆道。

“且讓他們爭鬥吧。”平陽公主說道,“和談只是表面寧靜,這個天下遲早要亂,也遲早要凝一。”

“公主,昭儀的忌辰,您還去桂陽郡么?”琦玉小心翼翼的問道。

平陽公主的生母薛氏,生前曾為昭儀,薛家祖地在桂陽郡,薛氏死後並未入皇陵,而是遷入了薛家祖地。

平陽公主嘆了一口氣,“薛家為楚國滿門忠烈,最後卻落得如此凄涼的下場,我若不去,這世間還有誰記得呢。”

※ ※ ※ ※ ※ ※ ※ ※

&ash;&ash;竟陵郡&ash;&ash;

蕭懷玉動身離開的消息,傳到了竟陵縣令以及竟陵郡守耳中。

竟陵郡守遂派人於中途將之攔下,並屈尊親至,邀請蕭懷玉入城赴宴。

“陛下應允校尉三日,只是回鄉的三日,至於途中長短,全由校尉,如今大將軍還在楚京,校尉不必如此着急。”竟陵郡守道。

這樣耽誤行程之事,蕭懷玉顯然有些不願意。

竟陵郡守便將蕭家的戶籍之事抬了出來,“想當初竟陵縣為流民添補戶籍時,還是經我之手,蕭校尉以農戶出身,有此成就,着實令人驚訝。”

不會官場迎合的蕭懷玉,三言兩語就被竟陵郡守說得無法拒絕,只得應下,入城赴宴。

竟陵郡守之所以如此做,只因看好了蕭懷玉往後的前途,故而想要拉攏。

恰逢郡中端午,不懂拒絕的蕭懷玉,在盛情邀請之下只得留了下下。

第二日,蕭懷玉便向郡守請辭,無論郡守如何挽留,蕭懷玉都堅持要走。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