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平陽公主與蕭懷玉四目相對的眼裡,突然生出了一絲不快。

“你是在威脅我嗎?”平陽公主挑眉道。

“不。”蕭懷玉反駁道,“公主是絕不可能讓局面變成如此的。”

“朝中可用的將領,並不只有你一個!”平陽公主怒道。

“是呢,宜城停侯之子,少年才俊,公主扶持他,總比…”

“蕭懷玉!”平陽公主一把拽住了蕭懷玉的衣領。

第185章 袁氏案上

&ash;&ash;楚宮&ash;&ash;

宮中的晚膳,皇帝特意傳喚了李宣陪同,因為冠禮一事,父子二人的關係便沒有從前那般自然了。

從前是父子,而今便只有君臣,竟陵王的野心讓皇帝有所忌憚,然而與巴陵侯府的聯姻是他親口許下的,並在籌備冠禮之時,生辰八字就已經送到了太常寺。

天子一言九鼎,皇帝自然不能反悔,但巴陵侯的威望太高,權勢太盛,皇帝害怕當年的事情會再度重演,立下赫赫戰功的巴陵侯,扼守着楚國最重要的邊關,其威望雖不如當年的薛家,振臂一呼,便能有數萬軍將響應,但也足夠威脅到京畿的安危。

當年的皇帝作為庶子,靠着薛家的扶持才殺出重圍,登了帝位。

“陛下嘗嘗這道鰒魚。”李宣嘗了一口菜肴後,向皇帝推薦道,“冬日裡的鰒魚鮮嫩肥美,還能滋補養氣,延年益壽。”

冠禮之前,李宣所表現出來的心思,只有在吃與讀書之上,但冠禮過後,皇帝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兒子。

無心於膳食的皇帝,心思沉重的看着李宣,才不過十幾歲的年紀,就已經有了如此深的城府與野心,這讓他想起了年少時的自己,身為庶子,生母身份低微,母族沒有任何勢力,所以一直謹小慎微,並醉心於讀書,隱忍蟄伏多年,絲毫不敢在兄長與父親跟前表露出爭心。

“今日永寧縣出了一樁案子,你知道嗎?”皇帝開口問道。

正埋頭用膳的李宣連忙放下碗筷,起身叉手,“兒入宮時有所聽聞,好像是與…”李宣微微抬眼,“巴陵侯府有關。”

“太常寺已經將占卜的吉日選定,就在年關之後,你即將迎娶巴陵侯的女兒,但若是巴陵侯府在這個時候出了事…”皇帝停頓下來看着李宣,“怎麼說巴陵侯也是你未來泰山。”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李宣當即表態道,“若巴陵侯府真的觸犯了律法,自當按律行事,律法乃治國之根本,豈能因臣而特殊。”

“不,”皇帝反駁着李宣,“巴陵侯畢竟是老臣,且為楚國征戰一生,居功甚偉。”

“陛下的意思,是害怕引起非議嗎?”李宣小心翼翼的問道,“倘若巴陵侯府真的有罪,陛下因功赦免,會讓朝野都以為,是因臣的緣故。”

皇帝盯着李宣一動不動,因為自己的所有心思都被猜出來了,聰慧,有野心。

作為帝位的繼承者,李宣達到了皇帝的要求,但是所擁有的野心,也讓他十分忌憚。

除了李宣,皇帝對於彭城王李康也十分忌憚,並且這份忌憚要比李宣深很多,那是來自於民心的支持,人心,即是天下。

“六郎,你比朕年輕的時候還要聰慧。”皇帝開口說道,“但,還不夠沉穩。”

李宣低着頭沒有回話,皇帝的帝位是如何來的,宮中的老臣以及一些年長者都知道。

雖都是庶子,但皇帝卻有着薛氏的支持,而李宣一直以來都是靠的自己,之所以過早暴露,並非是李宣願意如此,而是被平陽公主所逼迫,不得已而為之。

皇帝作為君主,高高在上的掌權者,並不會考慮他們這些人的處境。

“臣生性愚鈍,不敢同陛下比。”李宣弓腰叉手回道。

“陛下。”賈舟跨入殿內。

“何事?”皇帝拿起筷子夾起一塊鰒魚。

“平陽公主去了永寧縣。”賈舟叉手回道。

已經變得溫熱的鰒魚還沒入口,就被皇帝放了回去,“平陽?”

“她去永寧縣做什麼?”皇帝挑眉道。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