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姓眼裡,蕭懷玉的做法,不但不得人心,反而遭到厭惡。
這些刺耳的話傳到蕭懷玉耳中,卻不見她有任何的反應。
對於討伐的罵聲,她已經聽了十幾年,心中早已麻木。
&ash;&ash;慶功宴&ash;&ash;
慶功宴上,群臣紛紛向彭城王李康賀喜,以及副將林萬晟,至於蕭懷玉,即便立了頭功,但因為先前的忤逆之罪,官員們紛紛避開。
然而少府的安排,卻將蕭懷玉的席座置於李康旁側,位在林萬晟之前,這是對功勛的肯定,也是皇帝的意思。
林萬晟見到位次排序,心生不滿,因為這表明了皇帝對她立功的承認,也說明,她即將重新回到朝中。
“陛下至!”
熱鬧的場面很快就安靜了下來,皇帝興高采烈的來到宴上。
“恭賀陛下平定南中,大楚榮昌,陛下萬年。”
“大楚榮昌,陛下萬年!”群臣齊賀。
皇帝高興不已,先帝朝未能平定的西南,在他治下成功平定,將四郡納入了楚國的版圖之中,歷代君王,無不希望創下開疆拓土的萬世之功,這原本是皇帝所不敢想的。
“南中能夠平定,多虧諸位將軍,以及曹卿在後方的調度。”皇帝攤了攤手,示意群臣落座。
“南中平定,是陛下識人之明。”太尉曹寅知道皇帝疑心重,於是將功勞都推於皇帝,“恭賀陛下。”
皇帝很是高興,看向李康道:“四郎,此戰,你是主將。”
李康連忙起身,“此戰臣雖作為主將,然功勞,卻並非是臣所立,蕭將軍與其麾下成功克服南中瘴氣,並連下四城,平定南中,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陛下的明斷,讓臣在出征之前,將蕭將軍重新請回軍中,林將軍也是陛下親自任命的副將,此次平南,林將軍身先士卒,為大軍創造了破城的機會,兩位將軍都是陛下欽點,平南之戰才會如此順利。”
李康也如曹寅一樣,將最大的功勞推向了皇帝,皇帝聽後,臉上的喜悅早已遮蓋不住,就彷彿南中四郡是他親自拿下的。
“你們都是我楚國的功臣。”皇帝開口道,“來人,賜酒。”
“謝陛下!”
賜下御酒之後,皇帝看向蕭懷玉,“此次領兵入西南,在彭城王的奏報中,蕭卿是首功。”
蕭懷玉連忙起身,“承蒙陛下厚愛,讓臣以罪人之身回到軍中將功補過。”
皇帝朝王楨使了使眼色,王楨便將中侍中省對蕭寶山的審問結果宣讀了出來。
在蕭寶山的供詞中,明確說出了竟陵王李宣,是傳舍案的幕後策劃者。
“此案,是朝廷審查之失,錯怪了你,你救了平陽公主這本是大功一件。”皇帝說道,“南中之戰,又立功勛,朕可應你一個請求,以彌補你在廷尉獄所受的委屈。”
廷尉給蕭懷玉所判的罪名,最重的一條是殺害皇子,然而真正的原因,只不過是蕭懷玉沒有聽從聖意入宮,違抗命令先去救了平陽公主。
如今竟陵王的罪被證實,那麼蕭懷玉的罪自然也就洗清。
皇帝的話一出來,林萬晟就傻了眼,不但替其洗脫了罪名,而且還要着重嘉獎。
他瞪着雙眼,似乎已經猜想到了蕭懷玉接下來要說的話。
以皇帝的性格,當著群臣的面,是必然不會駁回的。
“陛下,臣能重新回到軍中,便已是天恩浩蕩,因而不敢奢求賞賜,只願朝廷能夠撫恤好陣亡的萬千將士。”然而蕭懷玉卻沒有替自己求任何的賞賜。
就連皇帝也震驚了,於是再次問道:“卿家真的什麼都不求?”
蕭懷玉搖了搖頭,態度堅決,皇帝看了一眼賈舟,臉上寫滿了不高興,無奈只得揮了揮手,“林卿。”
“朕聽聞你在建州為了破城受了不輕的傷。”皇帝看向林萬晟。
林萬晟慌忙起身,一瘸一拐的走到御前,“只是一些皮肉傷。”
“你二人都有功,朕當一視同仁。”皇帝道,“你出征之前,朕就曾許諾,如今凱旋歸來,君無戲言。”
“只要是朕能拿得出手的,無有不應。”
林萬晟聽後,心中狂喜,“身為人臣,本應為君王征戰,萬死不辭,臣不敢要賞賜,然臣有一請。”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