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蕭懷玉拼盡全力出手,不再有所隱瞞,宋嘯徹底慌了,幾番打鬥下來,連連敗退。

宋嘯想要逃離,然而這次蕭懷玉卻不再給他逃走的機會,“蕭懷玉…”他甚至又想像上一樣,拿燕北的事,讓蕭懷玉放過自己。

鋒利的馬槊刺入,宋嘯看着自己的胸膛,那鮮艷的紅色正是自己的鮮血,前胸被利刃貫穿。

“我已經放過了你一次。”蕭懷玉暗沉着整張臉,就連雙眼也變得十分兇惡。

宋嘯張着嘴,雙眼瞪着蕭懷玉,回想起了第一次在楚京與蕭懷玉相見時,心中所生的恐懼與壓迫,與現在一模一樣,“為什麼…我好像…”

蕭懷玉將馬槊拔出,沒有了支撐的宋嘯雙膝跪地,倒在了血泊中,那雙不甘的眼睛還在瞪着蕭懷玉。

宋嘯一死,齊國的軍陣徹底潰散,即便臨沂公主提前預料,並下令退兵,但因為宋嘯的不肯撤離,而導致損失慘重。

定陵一戰,楚國大獲全勝,齊國主帥延平侯宋嘯陣亡,臨沂公主只得帶着殘餘兵馬退守淮南郡。

延平侯的死,使得齊國軍中混亂一片,士氣低落到谷底。

蕭字旗立於定陵城上,定陵的勝利,也預示着滅齊的正式開始。

消息傳回建康,宋珙得知後,恐慌不已,連夜召集群臣商討對策。

定陵的失敗,加上主帥宋嘯的死,讓宋開始質疑起了臨沂公主。

“齊國在定陵所投入的兵力,並不比楚國少,就算是無法取勝,也不至於如此慘烈。”宋珙看着陣亡的名單,齊國傷亡過半。

“齊國剛剛平定侯毅之亂,楚軍趁機發難,我軍倉皇應對,定陵之戰,的確是沒有勝算。”一些明事理的老臣為宋珙分析道。

然而齊國朝中卻並不團結,尤其是宋珙登台後,提拔了許多王府從屬,並開始用帝王權術,來制衡朝中。

“楚國大軍至定陵時,侯毅之亂就已經平定了。”一位年輕的文官忽然出列說道,“此戰至關重要,可是作為影響戰爭至關重要的謀臣,卻在兩軍開戰前,會見敵國主帥,臣想不明白,究竟是為何。”

“而就在見完敵國主帥的第二天,齊國與之爆發戰爭,緊接着便大敗棄城,這未免也太湊巧了吧。”

文官的話,讓宋珙對臨沂公主起了疑心,並且開始懷疑她是否與敵將有所勾結,從而讓齊國慘敗,甚至還犧牲了主帥。

“臨沂長公主是先帝之女,先帝時,臨沂長公主一直為齊國出謀劃策,怎會與敵將有所勾結。”一些受過臨沂公主恩惠的大臣紛紛站出來為臨沂公主說話。

“先前那蕭懷玉作為使者為先帝賀壽時,臨沂長公主就曾私下與其相見,在楚國,二人也曾有流言傳出,關係不同尋常。”那大臣繼續詆毀道,“身為公主,為何要見敵將,而且是在大戰之前,甚至連一個解釋都沒有。”

“還有前不久,臨沂公主派人傳信回京,讓陛下不要看戰爭的勝敗,那時,臣就覺得可疑,國家生死存亡,征戰在外的將士,不應該向君主保證戰爭的勝利嗎?”

大臣的話,讓宋珙越來越疑心,“你說的,不無道理,朕也在疑惑,你們都說以臨沂公主的足智多謀,可以挽救齊國的局面,可是現在定陵丟了,只剩下一個淮南,若淮南守不住,楚國的軍隊就要攻入建康了。”

群臣們議論紛紛,驚恐不已,“陛下,定陵之戰,齊國如一盤散沙,而楚國是有備而來,此戰之難,無論是換誰,也無法改變敗局。”

“公主帶着余部全身而退,守淮南,已是最好的結果了。”

“楚軍現在之所以着急開戰,是因為楚國現有的國力,支撐不了他們長時間的征戰,只要淮南可以堅持下來,這場危機便可化解。”

宋珙自然明白,因為臨沂公主早在定陵之戰前,就曾上書分析過齊國當下的局面,然而此時的宋珙,已被定陵之戰的慘敗擾亂了心神,並想到了遷都。

“楚軍如此攻勢,我們拿什麼守淮南?”宋珙問道群臣,心裡已經有了遷都北上的想法。

“可將西北軍調遣一部分守淮南。”有大臣提議道。

“燕國對西北之地一直虎視眈眈,倘若分兵之後,燕國趁虛而入…那麼齊國就真的是腹背受敵了。”

群臣們對淮南的防守言論不一,齊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也是一場災難性的浩劫。

“陛下,據臣所知,燕君慕容恆已病入膏肓,他將燕國的軍政交給了一雙兒女,然而即將上任的新君慕容昱,與其長姊高都公主不和,有奪權之爭。”有大臣提議道,“臣想,燕國內政不穩,自顧不暇,暫時應該不會大規模的動用軍隊。”

“那淮南的守將呢?”解決了援兵,宋珙又問道。

很顯然,新君已經開始不相信臨沂公主了,“定陵之戰,是齊國時運不濟,陛下不可在此時,動搖決策,臨陣換將。”

宋珙盯着那幾個一直為臨沂公主說話的大臣,若非有扶持之功,這幾人恐怕也會受到他的猜忌。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