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懷玉吃力的抬起頭,帳外一陣風聲傳來,前線還在等待她的號令,作為主帥,她已耽擱了太久,戰機在一點一點流逝。
“你今日出不去。”顧氏擦去淚眼,“我絕不會允許我的仇人…被你推到那個位置,接受萬民的敬仰。”
蕭懷玉紅着淚眼,心中的疼痛,比傷口百倍,顧氏的背叛,選在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時刻,這是她無法接受的。
理解而無法接受,這才是她最痛苦之處,沒有人可以接受背叛,可那滅門之仇,又該如何呢。
已無力支撐的蕭懷玉,最終倒了下去,她看着眼前已逐漸模糊的顧氏,“我這條命…是你救回來的,今日,權當是還你。”
見蕭懷玉已經暈厥,顧氏調整好情緒,並用蕭懷玉的劍划傷自己的胳膊,隨後扔棄在一旁,伏於蕭懷玉身側叫喊。
蕭懷玉因為身份的緣故,曾立下規矩,不管是什麼原因,也不管是何身份,關係有多近,都不得隨意出入她的營帳。
而王楨作為皇帝的心腹,從未將這些規矩放在心上。
率先聞訊闖入帳中的,是蕭懷玉的心腹部將陸兆麟,“元帥,夫人?”
“這?”他看着死去的王楨,以及倒在血泊中的蕭懷玉與受傷的顧氏,於是馬上便明白了什麼。
王楨是皇帝的人,而皇帝對蕭懷玉一直有猜忌,“陛下是怕元帥攻下淮南後,功高蓋主,所以密令王楨動手?”
顧氏不顧自己的傷勢,當著幾個陸陸續續闖進來的將領,開始為蕭懷玉處理傷口。
“豈有此理。”將領們十分信任顧氏,即便她沒有開口說一句話,但也沒有人猜測是她所為。
就在楚軍營地因為主帥的受傷,而陷入慌亂時,齊國的援軍已經趕到。
有所察覺的臨沂公主,果斷放棄防守,開始反擊。
“齊軍出城了!”
作者有話說:
平陽是很狠的人,一但起了佔有慾,就會特彆強,如果一直得不到,她會直接毀掉。
說一下顧為什麼會這麼狠(她的幼時非常不幸,非常非常,因為皇帝一直沒有放棄對遺腹子(不知道男女)的追殺,到後來皇帝懷疑顧,並讓她進宮,發現她是女子時,其實已經放鬆了一半的警惕,就像他會放縱平陽一樣,封建社會,男性的潛意識裡不把女性當做競爭對手)
前文有很多伏筆,這個結局的伏筆,是從蕭懷玉大婚時在人前撇下顧而去救平陽時就已經註定。
蕭把平陽看得太重了,這是顧沒有辦法接受的。
雖然說仇恨這種東西,不能留給下一代,但是平陽公主外祖父已經死了,薛家就剩她,並且她還是最大獲利者的女兒。
顧沒有前世的記憶,所以她現在看到的平陽公主,就是那種手段高明,又狠心的野心家。
第304章 齊楚戰(六)
太康六年夏,楚軍主帥蕭懷玉於大帳內遇刺,在顧氏的挑唆之下,蕭懷玉的麾下紛紛以為是朝廷所為。
楚軍於齊國淮南城下止步不前,楚軍內部之亂為齊國臨沂公主探得,遂一改防守的策略,與西北軍兩路夾擊。
顧氏本欲藉助自己在蕭懷玉軍中所取得的威望與信任,來操控這支軍隊回頭攻打楚國。
卻並不知道平陽公主早已經做了防備,加上齊國的主動出擊,不得不先迎敵。
然而蕭懷玉因傷昏迷,就算顧氏在旁照看,也始終沒有蘇醒。
軍中群龍無首,對於迎戰意見不一,但齊國卻不會給楚國猶豫與思考的時間。
就在此時,皇帝當初所派的副將郭鴻麟帶着兵馬穩住了局面。
十萬東征軍,完全歸順於蕭懷玉的人馬盡乎一半,由於皇帝的不信任,所以郭鴻麟作為副將,也掌握着一支兵馬。
顧氏的目的沒有完全達到,但卻阻礙了楚國東征的順利,也阻礙了平陽公主藉助蕭懷玉登上權力的巔峰。
主帥的重傷,導致蕭懷玉所率中軍軍心大亂,楚軍於此戰中大敗,未能奪下淮南。
郭鴻麟以軍中副帥的名義下令退守定陵,將損失降到最小,這是蕭懷玉領兵以來,第一次場敗績,並且是以優勢敗給了劣勢。
翌日,平陽公主連夜趕到定陵,並直奔蕭懷玉的營帳。
除了作為軍醫隨行的顧氏是女子之外,軍營之中幾乎只有男人,平陽公主的出現引發了熱議。
尤其是在這種時候,主帥昏迷不醒,大軍慘敗,軍中士氣一落千丈。
但平陽公主貴為公主,宗室之女,也給軍中帶來了一絲希望,因為她並不是空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