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吾欲以西京長安為楚都,領眾星而治四方,諸卿可有異議?”

自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建立,長安便一直是歷朝歷代的政治中心,而今楚國再次迎來統一,遷都長安便是眾望所歸。

“長公主聖明!”

散朝之後,平陽公主又單獨召見了中書舍人趙硯書,並令其總領遷都之事,派往長安。

“趙卿,自武安侯攻克關中,吾便在思索遷都之事,事關大楚社稷,交與旁人,吾實難放心,吾欲讓你前往長安,籌備遷都之事。”平陽公主向趙硯書說道,又賜以象徵帝王的金符,“賜汝金符,見符如見吾。”

“君王之命,臣弗敢不從。”趙硯書接下詔令,“只是…”眼裡有些猶豫。

“今日朝堂之上,群臣進言,恐武安侯有異心,長公主力排眾議,是為君臣之間的相互信任,然,”趙硯書抬頭,“公主是否也在想,燕國的戰事已經結束,武安侯為何不回京?”

“你錯了。”平陽公主當即道,“她不回京,群臣會懼怕,是因為不了解她,而我相信她,是因為我了解她。”

“我想的,並不是武安侯為什麼不願回京。”平陽公主又道,“而是她不願見我。”

“有些事,旁人永遠不會明白。”平陽公主起身道,“君王的所有猜忌,都是因為臣子不明確的態度,與事件超出了掌控。”

“你知道,這世間比權力更能操控人心的是什麼嗎?”平陽公主又問道。

趙硯書拱手,“臣愚鈍。”

“是生死。”平陽公主回道,“連死都不在乎了,還會在乎這些虛浮的東西嗎。”

趙硯書的眼裡充滿了震驚,他看着平陽公主,再次抱袖躬身,“臣明白了。”

從殿內領命離開,至門口時,恰好碰到了女官蕭鳶鳶。

“趙舍人,我幫你拿吧。”見趙硯書一個人抱着一堆簡書,蕭鳶鳶便主動提出幫忙。

承明殿前的相救,趙硯書對於蕭鳶鳶一直心存感激,“這怎麼好意思。”

“我正好也要去中書。”蕭鳶鳶便道,於是從趙硯書懷中接過一半竹簡。

趙硯書沒有再拒絕,而是趁着機會向蕭鳶鳶詢問了一些有關平陽公主的私事。

“趙舍人對於公主還真是好奇呢。”蕭鳶鳶調侃道。

“這世上的人,應當沒有不好奇平陽長公主的。”趙硯書回道。

“那麼趙舍人,是否對公主,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呢。”蕭鳶鳶問道。

趙硯書低頭思考了片刻,“世人都說公主涼薄,婦人之狠毒莫過於此,可我卻覺得,公主身上的堅韌與魄力,是世間少有,天下兒郎遠遠不及。”

“同時…”趙硯書回頭看了一眼,“公主的眼裡,也是有真情的吧。”

“涼薄之人,不會輕易動情,可一但動情,便永難回頭。”蕭鳶鳶說道,“公主又不是聖人,哪能真的斷情絕愛呢。”

※ ※ ※ ※ ※ ※ ※ ※ -----

是年三月,平陽公主派遣中書舍人趙硯書前往長安,籌備遷都。

趙硯書抵達長安後,特意去拜訪了武安侯,武安侯的大軍並沒有駐紮在城內,而是屯於渭水,坐鎮關中。

&ash;&ash;渭水&ash;&ash;

暮春三月,渭水兩岸雖不如江南那般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卻也是一片蔥鬱,生機盎然。

平靜的河面隨風泛起漣漪,趙硯書在河畔找到了武安侯。

起初,蕭懷玉並不願意見他,“下官趙硯書,見過武安侯。”

蕭懷玉撇了他一眼,文官的袍服太過厚重,與這渭水的黃泥地格格不入。

“我知道,你是為遷都來的。”蕭懷玉邊走邊道。

“不,”趙硯書不顧腳下的泥濘髒了靴襪,緊跟上前,“下官是為公主而來。”

蕭懷玉停下腳步,回頭看了一眼趙硯書,陷在泥地中的趙硯書本就舉步維艱,被突然目視後,差點沒能站穩。

“公主很想念武安侯。”趙硯書連忙又道。

“是她讓你來做說客的?”蕭懷玉問道。

“不,公主只說了遷都的事,但我能感覺到,公主對武安侯的愧疚與思念。”趙硯書回道,“無論群臣如何質疑武安侯,公主都從未動搖過對武安侯的信任。”

蕭懷玉沉默了片刻,而今天下大定,君與臣之間的關係便產生了變化,擺在她眼前的,只剩下兩條路,是繼續作為手握重兵的權臣留在朝中,還是將權力交出去歸隱山野。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