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你是國之重臣,之後的革新還需要你,即便真有…”

“我這樣的臣子,今後還會有很多。”趙硯書打斷道,“但是長公主這樣的君,千年來也只有一個。”

“因而被眾多人所仰慕,也不足為奇,下官也只是眾多人中的一個。”趙硯書又道。

“你倒是什麼都敢說。”蕭懷玉道。

“千百年來,武安侯也只有一個。”趙硯書側頭看着蕭懷玉道,“這世間又有幾人,能抵禦住權力的誘惑。”

蕭懷玉緊緊握着劍柄,自手握重兵以來,對於權力,她並非沒有幻想過,“就算得到了又如何。”

“因為在武安侯心裡,有比它更重要的東西。”趙硯書道,“權力只不過是實現抱負的工具而已。”

“我只是個粗人,沒有你們那麼深的覺悟,也不會說好聽的話。”蕭懷玉道,“我只是一直在堅定我自己的選擇,因為我知道她是對的。”

“有些事你並不清楚,我不想說,是因為你不會理解,但是都不重要了。”

“短短几年,我跑遍了九州,打仗已經夠累了。”蕭懷玉轉過身,向城下走去,喃喃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 ※ ※ ※ ※ ※ ※ ※ -----

章和二年十月中旬,關中大雪,而此時遷都隊伍剛剛進入京畿。

“公主,下雪了。”隨在車架旁的女官輕聲提醒道。

平陽公主走出車屋,來到駕前,憑欄而立,關中的風雪吹得人睜不開眼,她看着眼前的八百里秦川,一切都還是最開始的樣子,“秦始皇之心,以關中為固。”

“終究,還是回到了這裡。”她抬起手,飄雪落在了她的掌心,很快便消融,“會不一樣嗎。”

第352章 君與臣(十二)

&ash;&ash;長安&ash;&ash;

秦川之上,大雪紛飛,遷都的隊伍浩浩蕩蕩的抵達了新的國都&ash;&ash;長安,並將整個關中之地作為京畿。

聖駕抵京,關中各州刺史以及提前派往長安的官員紛紛出城迎駕。

除去提前派往的文官外,關中武將以及京畿各刺史,近乎有一半人馬,曾為武安侯蕭懷玉麾下。

遷都長安後,將徹底改變楚國曾經重文而輕武的局面,而關中也形成了一個以武安侯為首的全新武將集團。

蕭懷玉在關中的影響力,遠勝皇權,群臣入關中後,對於這股遠超任何一個士族的勢力,察覺到了巨大的危機。

就連王朝的實際決策者平陽長公主,也感受到了壓迫。

這也就是為什麼,蕭懷玉要將自己的印信當做生朝禮。

變法尚未進行,她需要依賴武安侯的勢力,但這股勢力不僅僅只是危及到皇權,而是有直接取代的可能。

在鮮卑慕容氏的統治之下,整個燕地都形成了尚武與尊強的風氣,因此依靠武力征服關中以及整個燕地的蕭懷玉,在北方獲得了極高的威望,一呼百應。

這也就是平陽公主當初為何會同意蕭懷玉直接西進奪取燕國的策略,並執意遷都。

除了加快與穩固楚國一統後對中原的統治,還有便是遠離楚國舊制下形成的士族與門閥,也是以另外一種方式,來根除這些舊勢力,為奪權與日後開展的新政減少阻礙。

跟隨蕭懷玉攻克關中的將領,在徹底平定燕地之後,接受了朝廷的封賞,出任各州刺史。

而在這些將領的心中,蕭懷玉的話,要比朝廷的政令與天子的制命,更讓他們聽從。

“雍州刺史桓沖,華州刺史崔榮,同州刺史王元禮,延州刺史,寧州刺史,慶州刺史,靈州刺史,涇州刺史恭迎聖駕,皇太後殿下,長公主萬安。”

諸將在風雪之中迎駕,平陽長公主帶着年幼的天子接見了這些為大楚統一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

“諸卿從州縣趕入京中見駕,一路辛苦。”平陽公主揮了揮手。

“天佑大楚,關中萬民,無不迫切與盼望天子北歸,臣等如是。”雍州刺史桓沖說道。

“入城吧。”平陽公主下令道。

“喏。”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