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385章

周博繼續道:“不僅是鐵礦石,石油,銅礦,橡膠,這些原材料,我們都要進口”

夏國礦業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初步發展成果。

隨後幾年,夏國鐵礦石產量持續增長,到1952年已達到429萬噸,為1950年的近兩倍。

在1953年至1978年的25年間,夏國的主要礦產品產量更是大幅度增長,鐵礦石產量也大幅增加。

其實,進口原材料,生產工業品,再出口賺取利潤差的方法,眾人也不是不懂。

只是以夏國的條件,以前根本沒這個能力。

沒技術,沒資本,沒渠道,什麼都沒有,想賺也賺不到呀。

如果真能突破鷹醬封鎖,又有能拿出手的產品,誰不想賺錢呢!

會議室內,鄭副總理又點了一根煙。

“同志們,周博說的很有道理呀,我們的目光要放長遠。

以農業社會的眼光看,夏國的確地大物博。

但從工業化的角度呢,從四萬萬人的角度呢?

我們的資源是否足夠支持未來的工業化,這的確要打個問號?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鐵礦石不夠用了,石油不夠用了,我們怎麼辦?

這個問題,必須未雨綢繆呀!”

王弘道:“說到石油,不用有一天,馬上就要不夠用了,得想辦法。”

周博接話道:“一五計劃中,我們必須打通海外渠道,解決原材料來源問題。

比如鐵礦石,我們可以從毛熊和阿三國進口。

石油,從毛熊、東南亞。

橡膠,從東南亞。

銅礦,毛熊,非洲。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