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有侯爺在,唐姨娘豈會對我如此恭敬?”元娘語氣平靜,目光落在窗外的海棠花上,“只是我命薄,怕是不能與他長相廝守...”
大太太再也忍不住,淚如雨下:“別這麼說,皇後娘娘不是在幫你找方子嗎?江湖之大,必有良醫...”她拉着女兒的手,聲音哽咽。
元娘輕聲安慰,卻並未流露出太多悲傷之色。她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那株海棠上,花瓣隨風輕擺,彷彿在訴說著什麼。
“那個曾夫人...”大太太擦乾眼淚,轉而問起方才的事。
“娘,您還不信祖父的眼光嗎?”元娘打斷道,“侯爺不是那種人。”她的聲音很輕。
大太太訕笑,不再多言。屋內一時陷入沉默,只聽得院中鳥雀的啁啾。
“說起來,”元娘轉移話題,“您怎麼把十一娘也帶來了?她年紀還小。”
大太太神色一凜,壓低聲音道:“你信中提到帶兩個妹妹來,我思來想去,只有五娘和十一娘合適。那蘇氏是個什麼性子,若是沈家選中了...”她的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十一娘年紀雖小,但身段未長成,有些事反倒方便。”大太太繼續說道,“況且她沒有兄弟,不會生出許多麻煩。”說這話時,她不由自主地看了看門外。
元娘微微頷首:“娘考慮得周到。只是這事我原本該說得更清楚些。”她的聲音越發輕柔。
“這是何意?”大太太湊近幾分。
元娘靠近母親,壓低聲音說起話來。春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進來,將兩人的身影映在牆上,漸漸重合。院中的海棠花瓣紛紛揚揚地落下,彷彿在為即將發生的事情做着無聲的見證。
暮色初臨,華燈漸起,細碎的燈火在街頭巷尾次第點亮。馬車轆轆駛過青石板路,車輪與石板的摩擦聲在寂靜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大奶奶文氏看着窗外飄動的燈籠,又瞥了眼身旁神色疲憊的大太太,壓低聲音道:“娘,二老爺和二太太還在府上。”
手指輕扣車窗的動作猛然一頓,大太太眉心微蹙:“還沒走?”語氣里透着明顯的不悅。
“是的,四姑奶奶也跟着來了。”文氏小心翼翼地補充道,目光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大太太的表情。
正房那邊忽然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十一娘聽得分明,手扶車門的動作不自覺地停滯了片刻。這笑聲太過熟悉,是二老爺獨特的聲線。
暮色中的庭院靜謐而幽深,十一娘望着前方的建築輪廓,心中暗自盤算。從青蓮坊到這裡還有相當一段距離,眼下已是酉時,若再耽擱,恐怕就要觸犯宵禁了。
“大哥,那明天辰時我來尋你。”二老爺的聲音由遠及近,漸漸清晰起來。
“好,一道用了早飯再去不遲。”大老爺的聲音溫和依舊,卻似乎藏着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話音未落,兩人已在垂花門前。大老爺與二老爺四目相對,兄弟二人的表情都有些許不自然。
一個身材高挑的婦人從二老爺身後優雅地踱步而出,她身着棗紅色織錦襦裙,發間珠釵晃動,頸間珍珠項鏈在燈下流轉着柔和的光澤。這便是二太太白氏了。
“大嫂。”她臉上掛着得體的笑容,福了福身子,“聽聞您來了,特意帶着孩子們來請安。可惜您去了長平侯府,我們已等候多時。”言語間帶着幾分埋怨的意味。
大太太神色淡然地回了一禮:“有勞久等了。”語氣平靜得聽不出喜怒。
一個年輕女子從二太太身後緩步走出,輕聲喚道:“大伯母。”她便是四娘,二十齣頭的年紀,容貌溫婉秀麗,舉止端莊有度。
十一娘站在一旁,默默觀察着眾人的神情變化。她敏銳地注意到,大太太見了四娘,原本冷淡的面容明顯和善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