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1/2)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第398章

還有個叫碗砣的,初見看不到食物,就看着蒸鍋裡面蒸個無數只空碗。

其實實則不然,那碗坨的食物全部在碗底,抹的跟飯碗一個形狀,眼神不好的還當真看不出來裡面有吃食。

欒平安繼續講解。

“碗砣也是我們陝北特色風味小吃。旁的地方你都是找不到的。做法是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

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

我發現在陝北這個地方,百姓們特別會用主食做成各種各樣的特色小菜。

之前在我們旁處,主食就是主食,糧食就剩糧食。吃主食時必須要佐以菜色。到了這陝北境地,風格反然不同。

就如同剛才我們見到的錢錢飯,火燒,黑愣愣,洋芋擦擦,碗托,這都是用各式各樣的主食做出來的花式小吃。

欒平安還為我介紹了一種主食做的小吃,名叫抿節。

欒平安說,抿節在陝北方言中讀“抿節兒”,節音兒化,所以也寫作“抿尖”。

抿節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麥磨合而成的雜麵,將和好的麵糰放在密布篩孔的特製抿節床上,用手掌抿壓而下,成一寸來長的小節,呈扭曲狀。食時,將抿節下鍋煮熟,澆以素湯,湯內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並佐以韭黃、芝麻、辣醬、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帶一股豆香味。此乃陝北麵食中的佼佼者,食者必點之品種。

看來,這陝北當真是麵食之鄉,百姓們紛紛長了一雙巧手,能將這些麵食煎炒烹炸上鍋蒸,做出千百種不同的樣子來。

我們兩個人最後買的是陝北大燴菜。

據說,這是陝北的最有特色的一道風味,雖然此菜源與內蒙,但是隨着在陝北的落地生根加進去了許多陝北獨特的風味,其主要有粉條、瘦肉、土豆、蔬菜等組成,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我和欒平安將整個集市從頭逛到尾,不知買了多少他們這邊特色的吃食,每個人雙手提着,抱着滿滿的一大堆吃屎回到羊肉攤位上。

欒平安連忙把這些東西在每個桌子上擺開,然後經歷的推薦起自己家鄉的特色來!

本章節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