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注入杜如晦,魏徵,房玄齡的等人,哪一個不是世間大儒,哪一個不是文采斐然?
可他們每一個也都有真本事,每一條對於國家的治國建議,都是深入肺腑,能帶來深遠的影響,以及極大的變革。
文采......
文采是最沒用的東西,亦或者說僅僅只是一點錦上添花的東西罷了。
真想成為國之棟樑,需要的是真正的,能夠給這個世界帶來變化的學識以及獨到的見解。
在李承乾看來,董天旺等人僅僅只是空有文采,他們的文章華麗猶豫,內里空洞,完全就是廢話連篇,沒有一丁點的作用。
這倒不是說,那些被選中的文采不好的童生,他們的文章當中就真正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
畢竟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些十六七歲,二十來歲的童生他們的知識以及對世界的了解,也都是從身邊人的口中,以及那些不知傳承了多少年的書本上來的。
真要說什麼學識,在李承乾看來,可能還不如後世一千多年之後的小學生。
但起碼他們是有這樣的潛力的。
盡信書不如無書。
李承乾需要的並非是那些讀死書的人。
......
“怎麼樣?”
李承乾看着這些童生,他們的目光依舊鎖定在李承乾剛剛寫完的這一篇《岳陽樓記》上。
這一篇岳陽樓記實際上應該算的上是刪減版,畢竟李承乾去掉了許多不太適合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東西。
他可不想讓這些人看出來,這是自己抄襲別人的。
即便現在范仲俺的祖宗大概還是個單細胞,按照版權來說誰先出來這版權就是誰的,可畢竟誰也不願意去面對別人的質疑。